青园街道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域核心作用,突出统筹协调功能,实现街道社区党建与单位党建互联互动、相互促进,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显著提升。
01
建全机制,凝聚共驻共建、互联互动共识
结合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到街道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双考核”工作,街道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盘棋”的区域化党建格局。
一是定期上门,问计问需。街道班子成员带队,定期对辖区13个省直单位、10家市直单位、6家区直部门逐一上门拜访,汇报街道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关情况,了解辖区单位资源优势和需要帮助协调的困难问题,拉近距离,增进沟通。二是召集会议,共研共商。制定完善《党建联席会章程》,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分析研究居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和驻区单位需要帮助协调的困难,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推动整改落实。协调解决了单位党员活动内容单一、社区党员组织生活参与率不高等党建问题,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等民生问题。三是制发《通报》,共联共促。制发《青园街道党建联席通报》,通报驻区单位助力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情况。共印发通报16期,使各驻区单位横向有比较,找到差距,共同提高;纵向有对比,肯定成绩,弥补不足。
02
搭建载体,做好条块结合、双向用力文章
街道党工委担起统筹责任,着力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完善各项工作载体,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充分融合、同频共振。
一是完善清单,达成共建协议。街道各社区精准制定《需求清单》,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认领对接做好准备。驻区单位党组织结合行业特点、资源优势制定《资源清单》。经街道主动对接,辖区29家驻区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到街道报到,签订了共建协议。二是结对共建,协手共谋发展。街道根据驻区单位特点,组织驻区单位与各社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实现了驻区单位与社区的联动。给“小社区”找来了“大机关”帮助,社区和驻区单位真正成了“一家人”。三是认岗定责,发挥在职党员特长。各社区党组织根据辖区特点,结合居民意见,确定服务岗位,组织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进行认领。各社区共制定了政策宣传、科普宣传、治安巡逻等72个服务岗位,到社区报到的名在职党员均认领了岗位。
03
双向服务,实现共建共赢、相互促进目标
街道党工委坚持从服务切入,整合党建资源,推动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服务,形成共建共赢、相互促进的区域化基层党建格局。一是为单位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场所,实现阵地共享。通过阵地共建共享激活社区与单位的党建活力。如范华社区联合省博物院开展了文化进社区活动,省博出谋,社区出力,在范华小区打造了一面50米长的“赏石门“国宝”,扬文化自信”墙展,使传统文化走进社区,受到了居民的称赞;省博物院、省科技馆、省图书馆作为科教文卫基地,利用展厅资源,为居民参观、学习提供便利。二是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实现活动共享。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活动共联,更加便于在职党员发挥作用。如与省艺术学校联合开展了“社区情”、“七进社区”系列文艺汇演,让党员在社区这块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形象;疫情防控中,由于街道小区分散,出入口较多,人员力量不足,辖区单位的在职党员余人投入到测温、排查、联络、保洁、宣传等志愿服务岗位,筑起了一条“红色防线”。三是为驻区单位排忧解难,实现共建共赢。街道党工委积极为辖区单位解决难题。如街道党工委了解到省博物院反映文化广场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积极帮助单位协调跑办相关事宜,受到了单位党组织的感谢。
总之,区域化党建工作使街道社区党组织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成为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核心,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成为党在城市工作的坚实基础。
原标题:《完善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共治合力——青园街道发挥区域化党建作用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