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严格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立足科教融合改革发展迫切需要,探索建立全方位全链条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提高站位“谋”规划,增强干部工作系统性前瞻性。落实省委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紧密结合科教融合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聚焦于深层次问题,先后出台《一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行动计划》《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年)》,细化干部培养锻炼的具体目标和路径措施,不断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发挥科学规划的指导作用,全面提高干部工作质量和水平。
多措并举“融”干部,增进干部交流融通。科教融合,干部是关键。面对合并之后干部体量大、校区分散、业务不了解等现状,将“推动干部人合、心合、力合、事合”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以机构合并带动干部整合。先后开展管理服务部门和院所一体化整合,重构统一的管理服务体系,成立14个学部,构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实现干部的实质性整合,开创机构干部同步融合的新局面。二是开展干部交流互派、双向挂职。连续3年共选派75名干部在校(院)内交流挂职,促进班子融合、业务融通、干部融洽。三是加强思想引领,综合运用多种宣传交流方式,传递信息、传导信心、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干部明大局、知方向,强化“一家人”“一盘棋”思想。
科学精准“识”干部,提高识人分辨率透视度。建立系统的识人机制,通过多角度、多环节的立体式画像,全面了解班子和干部日常表现,以及在重要关头、关键时刻的表现,持续评估干部的“人岗相适度”。校(院)领导带队,连续两年深入部门单位开展干部专题调研,征求干部职工意见人次,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年组织“双推双考一训”干部专题调研,覆盖校(院)中青年干部和业务骨干名,掌握一批政治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突出、群众基础较好、成熟度较高的干部,确保干部队伍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建设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手段综合分析研判班子功能,精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导向鲜明“选”干部,引导干部论实绩重实干。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实行考察对象政治、廉洁“双鉴定”和“一票否决”。二是坚持事业为上、五湖四海的原则,依事择人选干部,大胆选任在推进改革发展中敢担当善作为、真抓实干、实绩突出、廉洁从政、干净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三是坚持有为才有位,动真碰硬调干部。建立常态化干部调整机制,对履职尽责不到位、心思精力不集中、占着位子不干事的干部进行调整,确保下得合理、干部服气,先后调整干部14名。
固本培元“育”干部,引导干部强素质长本领。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推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四位一体贯通式培训锻炼体系,立足干部履职需要,加强需求调研,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借助“第一书记”“科技副职”“四进”“强基”等平台,选派名干部到地方基层和中直、省直单位挂职锻炼,荣获全省科技副职先进单位称号。加强干部多岗位锻炼,校内轮岗交流人次。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设“干部大讲堂”,近三年先后邀请知名专家及江浙、北京、上海高校开展中层干部现场教学或远程培训余人次,选派2名校(院)领导和28名中层干部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插班”学习,全面提升干部专业化素养和治理能力。
约束激励“管”干部,引导干部知敬畏勇作为。加强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抓预防,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重视任前谈话,逐一谈和集体谈相结合,帮助干部转换角色定位,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连续3年公布中层班子和干部考核排名及等次,持续向下传导压力。表彰、重用优秀干部,约谈调整“后排”干部,先后约谈中层干部32人,动真碰硬、奖勤罚懒,营造实干担当争先创优的干事环境。大力选树表彰先进典型,近三年两次评选表彰担当作为好班子(好团队)72个,担当作为好干部47人;王军成研究员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个团队获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称号,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下大力气“优”结构,引导干部精业务善管理。着力优化年龄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年中层干部换届中新提任中层干部98名,平均年龄41岁,其中正职平均年龄43岁,将年轻干部安排到重要处室、二级单位负责人等吃劲岗位上历练,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中练就真功夫。着力改善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大力选拔具有相应专业素养、管理能力的干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新提任中层干部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比约98%,其中博士学位占比约49%,具有高级职称占比约70%,其中正高占比约28%,为事业发展储备了一批讲政治、精业务、善管理、年轻化的科教人才骨干。通过优化结构,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张绍磊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