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西南交通大学举办“‘智能+’——‘芯’力量、‘数’我强”跨学科科教融合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沙龙活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四川省计算机学会高专委代表,学校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科学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单位负责人,微电子、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和学科的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数据科学高水平人才培养集体、大学生集成电路科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微电子、先进传感器、芯片开发设计、大数据、神经网络、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数据科学等方向的研究员、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参会。活动以“交大‘智能+’——‘芯’力量、‘数’我强,跨学科科教融合共享”为主题,围绕集成电路与传感器芯片设计与开发、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两大热点的科研和教学成就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议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卫飞飞主持。
会上,四川省大型科研仪器与工业设备共享平台副处长刘尧、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贺剑、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平、信息化与网络管理处处长赵彦灵、四川省计算机学会高专委副主委李天瑞教授分别就共享发展、科技导向、开放支持等省、校开放共享政策做了介绍。刘尧围绕四川省科技创新券和省共享平台促进科创主体与四川省优质研发资源的对接,提升创新能力,助力科创工作发展做了说明,指出科创券和省共享平台将努力为科创主体拓宽创新视野,提高创新研发效率,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贺剑围绕“十四五”开局之年大仪开放共享书写高质量发展,从能力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创新、手段创新为抓手的软硬件建设和高密度,高强度,持续性的实干、实绩,回顾和总结学校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介绍了“精准规划、精准建设、精准服务、精准投放”为目标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管理工作新思路。王平以科研工作更加聚焦国家需求,在国家重大任务中找准目标,做自身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科技“特长生”为主题,介绍了学校以“智能微纳传感”专项为牵引推动学校物理、材料、计算机、通信、机械等学科进行更新迭代、交叉融合相关工作,展望学校下一步在“智能感知”的拓展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智能+”交叉融合。赵彦灵回顾了交大计算平台从80年代计算站到如今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发展历程,指出计算能力不断发展,但是计算平台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人才培养,服务于国家的建设的初心不变、效果不变。李天瑞就国家“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战略布局,说明了四川省和学校对接国家部署,深化顶层设计,完善全网算力服务资源池、网络互联互通等科研基础能力的机遇和挑战。
共享交流由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三个板块组成。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板块中唐小虎教授和邸志雄讲师分别用高水平人数据科学才培养和大学生芯片设计科技创新团队的典型案例,展现了交大的教授很简单:用科研成就团队,用育才成就未来;交大的讲师也很简单:入职6年,国家级科技创新实验竞赛奖21项,其中一等奖(含特等奖)过半的风采。各美其美板块中,张帼威等7名在读博士生以在生物传感器、MEMS芯片、超导量子芯片、低噪声放大芯片的研制和物联网边缘计算、交通感知GPU计算、帕金森病与神经网络的研究,通过跨学科科研交流,分享了科研经验、成果和大型仪器共享共用的成效。美美与共板块中,信息学院微电子系主任向乾尹副教授、西南交大-中车微电子学院宋文胜教授、材料学院冯庆国研究员就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和科学前沿,用详实的数据、稳妥的规划和感人的成绩,为与会者打开了一幅幅通向未来的美丽画幅。
交流活动中充满了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情感和情感的交融,交流环节后大家又意犹未尽的参观了犀浦校区先进传感器/精密制造实验室。
“十四五”开局伊始,西南交通大学完成了以分析测试中心新址搬迁的能力创新、以助管队伍和自主上机的机制创新、以信息开放共享平台实时预约使用和APP手机端软件开发的条件创新为抓手的硬件建设。完成了以大信息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和测试基金管理办法修订发布为基石的制度创新、以“高密度,高强度,持续性”的大仪平台及测试仪器设备使用培训、青年科技人才技术交流、研究生跨学科仪器操作交流和显微摄影大赛及大学生高水平科创竞赛的手段创新为支撑的软件建设。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使得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越来越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可、使用和推荐。
该校表示,将以本次沙龙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精准规划、精准建设、精准服务、精准投”放为目标的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管理工作,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通讯员:西南交通大学张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