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邢婷文并摄
如何打破条块分割,使教学科研不再是“两张皮”,实现科教资源融合共生,这是目前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山东,一所新整合组建5年的高校以此破题,聚力改革攻坚,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科教融合改革之路。
年5月,山东省委通过整合原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校(院)”)。
6月21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接受采访。
“依靠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我们始终坚持一套领导班子、一套管理体系,坚持保留并充分发挥学校、科学院两种体制、两个平台及渠道的优势,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创新,通过5年来的探索实践,目前,科教融合已步入快车道。”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
然而,如何改,怎样做,既没有现成路径可供参考,也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唯一的优势是,原齐鲁工业大学拥有完备的学科专业,山东省科学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平台、人才团队以及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究机构,这是科教融合的核心资源。在科教融合过程中,亟需一种新型的治理机制,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的办学优势。
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等5个“科教融合学院”试点成功,年,该校(院)按照“能合则合,能融尽融”原则,全面实施学部制改革,整合学科领域相同或相近的教学科研单位,成立14个实体化运行学部,统一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统一人力资源、统一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统一考核评价。
在该校(院)科研管理部部长舒明雷看来,“学部制改革是推动科教深度融合的一项根本性变革,既从思想认识上增强了教职员工对科教融合的认同感,又从发展实践中实现了科教资源的共用共享,更从体制机制上激发了学部办学的动力活力”。
6月21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吉兴香教授介绍新近项目进展。
与此同时,多项改革同时进行,包括:以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为着力点,实现二级单位自主权下放和类法人治理;以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支撑,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科研教学岗等四类,分类考核、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科教融合以来,该校(院)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了由数量向质量、规模向效益的转变,先后全职引进博士及以上各类人才人,专任教师博士比由38.1%上升到65.8%。
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整合划转省科学院所属30余家企业组建省管一级国有全资企业——山东山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由校(院)代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该校(院)形成了集高等教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服务平台体系。
据统计,科教融合以来,已有33项科研成果依托山东山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进行转化孵化,知识产权作价金额近3.6亿元,吸引现金投资2亿元。目前,该集团拥有控参股企业超家,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
优质科研资源由此被源源不断引入人才培养中。通过实施“2+2”“3+1”两段式教学,该校(院)启动本科生导师制,鼓励研究所一流科研人员、高科技企业创业导师走进课堂,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教学—科研—转化—实践”四位一体的科教产协同育人模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