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发布厅丨兴隆湖畔再添含科量,国科

四川在线记者文露敏摄影李强

天府新区,蜿蜒向南的鹿溪河,在汇入兴隆湖前,向西有个急转弯,环抱出一块三角形的“半岛”。附近的几个街区含“科”量极高——中科院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天府兴隆湖实验室……

在这座“科学半岛”上,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简称国科大成都学院)的综合教学楼、学生公寓等建筑错落有致,静待着9月正式启用后的热闹非凡。

近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这里,提前一探究竟。

国科大成都学院李强/摄

非一般的学校

从“教育基地”到“成都学院”

淡黄色的建筑群、流线型的房顶……目前,国科大成都学院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

国科大成都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直属二级学院。成都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5个京外教育基地之一,早在年,中国科学院院属成都科研院所就正式招收了首批硕士研究生。

以前,因为没有“学院”做依托,硕士、博士研究生们分布在各个研究所,住宿、学习、科研条件都很受限。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岩土工程级研究生王金水刚入学那一年,需要前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年,他再回到成都,跟随导师进行野外调查、实验等等。“有了学院,所与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王金水说。

另一方面,促进中科院科教资源与地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提供科教支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设立的另一个原因。

“这是一次提档升级。”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陈锋全程参与了国科大成都学院的筹建工作。对于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重大时间节点,他都历历在目: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署《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在天府新区共建国科大成都学院;年8月,国科大成都学院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年12月底,国科大成都学院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陈锋感叹,无论是建设新园区,还是建设新学院,其背后,都是地方支持。如今,以国科大成都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核心,大科学装置和科教基础设施为支撑,中科院20余家研究所和创新单元为依托,一个“科教融合创新生态圈”,跃然兴隆湖畔。

非一般的创新圈

打造成都版“中关村”

据了解,到年,国科大成都学院学生规模将达到人,岗位导师达到人。

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其他直属学院相比,这个规模不算太大。“我们不是为了办学院而办学院,而是要培养适应成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陈锋说。

这样的办学理念,被浓缩成了一句话:边建设、边引才、边教研、边转化。

更重要的是,这是依托周边丰富的高科技资源设立的高校。

其实,国内外不乏以高科技园区为依托,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发展的案例,如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等。“国科大成都学院顶层设计就要具备这样的国际视野。”国科大成都学院副院长董微表示。

“要按照‘大融合、大开放’的思路,整合院内外资源,共同打造一所根植国科大基因的高校。”董微说,中科院成都分院各个科研机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中科院承担建设的大科学装置等,加上比邻而居的独角兽岛、天府海创园等,将为学院人才引聚、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提供更广阔的可能性。

国科大成都学院一期建设光电与信息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生命与健康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等专业学院。此外,为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及企业创立者,还将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同时,计划开展与企业联合培养,与周边高校进行“导师互聘、学分互认”等新尝试。“后续,我们还会与成都市进行充分的沟通,根据教育资源情况,动态调整学院的设置。”董微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