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是中央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极具影响力的讲座式节目,问世于年。此时人们虽然已经走进了二十一世纪,但网络社会还未发展起来,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并不丰富,只能依靠传统传媒,尤其是在获取知识方面更是渠道颇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空隔三差五去趟图书馆的。
在这种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一种有别于当时所有节目的姿态,本着科普文学历史,增进大众文化水平的理念,一下子俘获了全国观众的目光,不论是原本就对历史文学有兴趣的群众,还是平常对这些接触甚少的群众,都沉迷在各路专家教授们妙趣横生的讲述中,可以说这档节目以一己之力拉动了当时全民学史的风潮。
除开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正面导向作用外,《百家讲坛》也让更多人将目光放到了那些教授身上,有不少原本名默默无闻的大学教授或各行业专家都通过《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一炮而红,于丹正是其中最具盛名的一位。
于丹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她曾因讲解《论语》而被封为当代“最强”国学大师,吸粉无数,随便出书就能卖爆好几十万本。然而“成也风云,败也风云”,于丹因为《论语》而走红,却也因为《论语》被赶下了神坛。
历史学家朱维铮、深圳大学徐晋如都曾经炮轰于丹对于论语的理解水平非常低下,徐晋如更是奉劝于丹的追随者“不要把厕所当客厅”。于丹的水平真有这么拙劣吗?为什么的国学大师如今却成为了声名狼藉的学术圈异类?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每个想要科举入仕的读书人都必须将这本书背滚瓜烂熟。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人们意识到了科学才是提高生产力最重要的东西,理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论语》在现代社会显然没有那么多的读者有能力或有兴趣去仔细研究。
而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顶着北师大教授的光环,却用着最浅显易懂又引人入胜的语言去解读《论语》,她的讲解很快就在民间掀起了一波学习《论语》浪潮。出于传播与弘扬国学这个角度来说,于丹的确功不可没。
然而在一些专业研究《论语》的教授专家看来,于丹的水平只不过是个半吊子,甚至她所点评的《论语》中还出现了大量的谬误。她在讲台上所传授的道理,乍一听之下会让人感觉有所收获,但仔细品味之后却会发现这不过就是一些地摊文学里常见的鸡汤罢了。也就是说,于丹所解读的论语虽然都是对的,但并没有实际意义,属于“正确的废话”行列。
于丹成名后,她所著的书动辄百万销量,甚至一度畅销海外。但仔细翻看于丹书中所写的这些内容,不仅空话连篇毫无实际意义,某些内容还涉嫌抄袭。此外,她的书中还存在着一些初中生常见的语病、标点符号滥用等情况。这些书很可能是于丹找人代笔,但如果真是于丹本人所写,那么她的的真实水平可见一斑。
年,于丹在北大昆曲活动表演上发表了一番点评。昆曲可不是《论语》这种偏抽象和概念性的东西,想要用几句鸡汤糊弄过去可没那么容易。而于丹偏偏在昆曲活动上夸夸其谈,并且在点评中出现了许多明显的硬性错误。台下观众纷纷起哄,让于丹狼狈不堪。
于丹被批评,不仅仅是因为她在《论语》的解读上堪称“胡言乱语”,更让人感到鄙夷的是她借助自己的名望出书割韭菜捞金。而在昆曲活动上大放厥词则是让人们彻底认清了于丹是个赵括、马谡这样擅长夸夸其谈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