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载体。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医院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成为五大任务之首。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高水平医院如何找准坐标、精准发力、构建新体系?“医院坚持在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统领下,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主力军作用,促进优质资源扩容、区域布局均衡、发展体系创新,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长江大学副校长、医院院长毛精华说。
01量变:优质资源扩容实现质量提升
满足群众医疗健康需求,关乎千家万户幸福。曾几何时,因空间受限,“蜗居”的医院(下文简称“荆医”)无法施展拳脚,稀缺三甲医疗资源造成的排长队、住院条件差、医院床位不足等群众看病难问题日益凸显。是继续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还是“迈开腿走出去”?年,作为荆州市重点民生工程,肩负补齐医疗服务“短板”、盘活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机构布局的使命,荆医荆北院区正式运行。从此,荆医进入“一院两区”服务和发展新格局。荆北院区一期,以外科系统、妇儿、急诊等专科为主,开放床位数张;智能停车场设置地下车位个、地上临时停车位个,停车无忧;气动物流系统,药品、标本等各种物资通过管道自动传送;交通布局明晰,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硬件条件实现“华丽蜕变”,也让荆州首个“鲁班奖”从图纸变成现实。城中院区聚焦内科系统和肿瘤、康复等专科,通过适度改造扩充,有效释放空间。荆医“一院两区”运行2年来,最高峰时,单日门诊量超过0人次,单日住院量超过人次,单日手术量超过台次,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把数字与群众的就医感受相关联,这些数字变得更加生动而具体。“住院方便多了,不像以前床位难等。”家住荆州区的徐先生(化姓)是荆医城中院区内分泌科的老病号。一比较,他发现差别可不小,“病区扩建,床位充足,住院环境更舒适,就医体验也有了很大提升。”在荆北院区接受手术治疗的王女士也有类似感觉:“新院区看门诊、做检查都很方便,也不用为找停车位而烦恼。”夯实基础、扩容提质,不少群众说:“敞亮的新院区,更敞亮了患者的心。”
02质变:区域均衡布局实现公平可及
国家卫健委指出,当前,医院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从量变到质变,逻辑推导清晰,荆医的实际“作战图”是什么?发挥优势——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荆医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承载着越来越多疑难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围绕“大急救”“学科中心化”理念,利用多学科协作优势,荆医建设运行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并全力推进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创建。“五大中心”建设,医院急危、疑难、重症诊疗要求的归位。补齐短板——贯彻落实“平战结合”理念,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原则,荆北院区二期建设正按时序推进。床位规模张的第一阶段工程将于今年底完工,为加快构建全市公卫服务体系添砖加瓦。建成体系——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传、帮、带作用,建设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联动市、县医院和乡镇级卫生院统筹推进分级诊疗,最大限度满足基层人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荆医通过组建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结对帮扶、远程医疗等形式,把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经验下沉,提升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患者对基层医生的信任度,逐步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强大、医疗重心向下延伸的“医联体生态圈”。
03
聚变:突出创新思维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革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锚定创新发展,将“科教协同”医院“十四五”规划。今年5月,荆医正式成为医院,这无疑为院校“医教研管协同”发展掀开新的篇章。自6年起,荆医开始与长江大学共同合作办学,成立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持续建立“共建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关系。“医院+高校”的院校融合“无缝对接”,将临床实践与医疗教学紧密结合,有效促进荆医优势学科发展和医疗水平提升。医院,有利于两家单位更加开放地共享院校资源——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渠道深度合作,构建全新科研体系,突破科技创新驱动和转化瓶颈,实现荆医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整体提升;同时,荆医医院转型为抓手、以临床医学博士点建设为具体举措、以建设高水平医学教育为最终目标,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径。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围绕民生健康、明确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心,荆医高质量发展这张时代答卷,正奋笔书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精彩答案。
来源:荆彩新闻记者匡奕君宗璇特约记者朱飞通讯员鲁萌涂伟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