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从战略体系的维度深入学习、系统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一项重要的先导性课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掀开了党领导全国人民谋复兴、谋发展、谋幸福的新篇章。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体系,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重点部署实施的国家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点部署实施了几十项战略,形成了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体系,即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为总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等导向,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内需、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开放、就业优先、健康中国、人口发展、国家安全、文化强国等部署多个方面基础性引领性战略,以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多维度支撑,以关键环节战略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发展实现战略突破,构建形成统一衔接、层次清晰、关联紧密、支撑有力的战略体系。这一战略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创新”方面,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重点研究部署实施的具体战略有:科教兴国战略、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标准化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等。
在“协调”方面,围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研究部署实施的具体战略有: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等。
在“绿色”方面,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重点研究部署实施的具体战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等。
在“开放”方面,围绕实现合作共赢,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重点研究部署实施的具体战略有: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优进优出战略、“走出去”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等。
在“共享”方面,围绕增进人民福祉,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重点研究部署实施的具体战略有:就业优先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等。
在“安全”方面,围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着力解决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重点研究部署实施的具体战略有:国家安全战略、科技兴军战略、改革强军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食品安全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金融安全战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
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既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体现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统揽全局、系统部署等特征。
目标明确。这些年来,党中央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展开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部署实施的重大战略重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引领;党的十九大作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聚焦国家现代化建设,部署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
步骤清晰。在党的十三大“三步走”战略和党的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清晰擘画了从全面小康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设计、阶段任务和战略路径。
统揽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与时俱进地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覆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系统部署。党中央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主要矛盾、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核心环节,通过一系列“面”“块”“线”“点”相结合的战略部署,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内在逻辑高度统一的战略推进“施工图”。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例,从“面”上看,部署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清晰勾勒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从“块”上看,统筹推进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线”上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点”上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基本遵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谋划部署国家发展战略体系,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政治保障,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根本要求,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战略导向,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思想方法,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制定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牢固树立并坚决维护党中央在国家层面进行战略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推动战略实施等的权威性和绝对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国家发展战略体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战略体系构建实施的各方面全过程,适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部署实施各项战略,不断凝聚全体人民的共识,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贯彻新发展理念。国家发展战略体系始终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和安全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绿色经济发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战略主动赢得国际合作竞争的主动;坚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立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内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形成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重大生产力布局体系;对外坚持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
坚持系统观念。国家发展战略体系注重底线思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提高战略研究的前瞻性精准性,强化战略设计的完整性层次性,突出战略实施的协同性融合性,提升战略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发挥重点战略的带动性引领性,对各种战略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优化重组,逐步实现国家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握指成拳,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抓手和要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将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找准战略抓手和战略要点,进一步扎实推动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精准落地。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科技基础。要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统合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在充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同时,增强探索科技边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着眼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加强基础研究,实施战略性科技计划和科学工程;着眼于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全民科普。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现代化建设厚植“第一资源”。要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同时,着眼于汇聚全球高端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着眼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产教融合和科技领军人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储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现代化建设增强“第一动力”。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同时,着眼于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产业基础再造、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着眼于推动前沿科技产业化,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着眼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强化能源通道、国家水网和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着眼于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支撑制造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要继续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提高供给体系适配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着眼于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着眼于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着眼于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大流通”体系;着眼于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挖掘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着眼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眼于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眼于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基因;着眼于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知识技能培训。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让更多人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同时,着眼于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培育世界级城市群,强化都市圈引领和县城支撑;着眼于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加快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着眼于疏解超大特大城市人口,统筹以水定城、安全发展等需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要继续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加快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同时,推动区域重大战略之间以及与其他战略的融合发展、协同落地,明确具有协同性、全局性、标志性的战略支点和抓手。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要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同时,着眼于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更好实现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着眼于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确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落地。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要继续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要求,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同时,着眼于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制定实施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方案;着眼于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开拓重要动力源和提升重要功能性区域保障能力,明确国土空间结构优化方向,确保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精准落地。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筑牢国家民族生存发展根基。要继续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同时,着眼于解决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的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眼于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眼于推动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深度有机融合、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深刻变革,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眼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积极引导绿色生产与消费;着眼于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要继续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优进优出战略、“走出去”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等。同时,着眼于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充分运用好重要关键性资源、产品、服务等的战略性功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着眼于防范金融风险,协同推进数字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着眼于提升在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特别是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制定全球经贸规则。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同时,着眼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调整;着眼于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要继续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同时,着眼于防控重大疫情和重大传染性疾病,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着眼于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幸福感、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深入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着眼于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深入实施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同时,着眼于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要继续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科技兴军战略、改革强军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粮食安全战略、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金融安全战略、食品安全战略、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同时,着眼于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和核心技术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保障能力;着眼于强化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着眼于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系统破坏和功能退化趋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着眼于全面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着眼于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等等。
深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等。同时,着眼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眼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加强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着眼于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进一步统筹落实好国家发展战略
进一步统筹落实好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强化战略思维、突出战略协同,确保体现党中央战略意图、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处理好发展与空间、发展与保护、发展与安全、发展与开放等重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发展与空间的关系。对于发展而言,空间是载体平台,是要素保障,也是管控约束。任何一项发展战略都需要在空间上落地,每一个空间单元也都具备其战略定位和战略功能。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国家统一的规划体系中,表现为国家发展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支撑。为此,必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衔接机制,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应包括同期国家发展规划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空间保障方案。
二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护也是一种发展方式,比如,对于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来说,就是要通过严格保护才能发挥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功能。当在战略谋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项目落地的冲突和矛盾时,应回到国家战略利益层面上统筹协调,算战略账,进行战略模拟评估,在此基础上作出战略选择和战略决策。
三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和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安全问题更加凸显。事实上,安全与发展并不矛盾,安全的发展是基础底线和基本要求。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在战略上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和安全意识,建立国家战略安全审查机制,在战略体系的顶层设计、各领域各方面战略布局、具体战略项目谋划上开展安全审查,确保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是处理好发展与开放的关系。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发展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人类仍面临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与此同时,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战略谋划和实施中,要坚持在开放中充分获取发展的资源和条件,战略性运用重要优势资源,全面对标国际法、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和国际话语体系,为发展赢得更为主动、更为宽松的环境。
第二,加快构建全链条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决策、实施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战略研究机制。加强对国内外发展战略动态的长期跟踪分析,组织专业化研究力量,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梳理重点产业关键“卡脖子”领域方面的清单,梳理核心关键行业及其龙头企业供应链清单,梳理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外部市场、外部通道清单等,建立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平台,提升在复杂条件下战略研判、推演、运筹和决策支撑能力,前瞻性提出符合党中央战略意图、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战略设计建议。强化对全球主要国家科技、产业、企业以及重大战略动向等方面的深度持续跟踪研究。围绕全球公共问题阐释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围绕中国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工程提出中国主张、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建立健全战略决策机制。加强党的领导,规范战略研究制定、衔接论证、合规审查、审批发布等程序以及战略名称和载体形式,提高战略决策的严肃性、权威性、科学性、协调性等。
三是建立健全战略实施机制。包括从战略部署到制定规划、实施计划和行动方案的战略递次推进机制,各地方各部门、各领域各方面的战略统筹协调机制、战略分解落实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战略评估机制。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方法,建立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跟踪监测平台,及时精准识别战略落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风险等,评估其对战略实施的系统性影响,并据此提出战略调整建议。
第三,更好发挥统一规划体系统筹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综合性平台功能。
一是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现代化战略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作用。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部署,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聚焦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通过每五年编制的国家发展规划,特别是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不断细化实化各项战略阶段性目标和具体任务安排。
二是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统筹重大战略的时空安排作用。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强化各类规划与国家发展规划的统筹衔接,既要明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任务,通过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体系,又要明确空间发展格局、空间结构优化方向和重大生产力布局安排,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为国家发展战略落地提供空间保障。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战略走”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是更好通过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发展规划衔接联动,推动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精准落地。统筹研究部署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体系,梳理和确定战略支点和战略抓手,特别是“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明确空间支撑和地方责任,跟踪各地方各部门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重大问题,及时纠偏整改。制定省级和市县级发展规划技术规程,确保各级规划的技术规范、语言体系、目标导向、重点任务在内在逻辑上的高度统一,实现三级发展规划一体联动落实国家战略体系的工作机制。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单位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单位,执笔:陈亚军、徐策、赫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