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吉喆创新的力量来自持续推进创新型国家建

中新经纬1月6日电(宋亚芬)6日,由中国新闻社中新经纬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财经中国V峰会·创新的力量”在线上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宁吉喆就创新的力量来源以及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发表主旨演讲。

宁吉喆指出,在变革面前,我们只有迎接机遇,拥抱机遇,抓住机遇,才能增强科技力量,集聚发展动能,壮大经济实力。

宁吉喆认为,创新的力量来自四大方面。

首先,创新的力量来自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的把握。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和加速演进。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有望取得突破,基础科学不断向宇观、微观和极端条件方向拓展。人类对物态调控、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和意识活动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宇观上,科学家对天体、恒星、黑洞等有了新的认识;在微观上,粒子物理学历经50年实验探索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在极端条件方面,多国科学家在上亿度的高温中,实验发生了从几十秒到上千秒的核聚变;量子科学、脑科学等基础前沿领域也在持续突破。

第二,一批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空天海洋基地网络等技术突飞猛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

第三,科学技术融通汇聚不断深化,学科交叉已成为常态,以至于某项科研成果既可以申报生物学奖,也可以申报化学奖或物理学奖。技术汇聚成为趋势,新型材料、脑机结合、生物计算等融合性技术快速兴起,创新周期缩短,一项数学发明转化为算法技术,很快就可以应用到网络通信设备的生产和安装中去,并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第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转化应用催生出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新一代生物技术加快开发应用,基因剪辑、合成生物、干细胞等领域新产品已经问世。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21世纪最大的创新将是生物学与技术的结合,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拉开序幕。这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人们常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变革面前,我们只有迎接机遇,拥抱机遇,抓住机遇,才能增强科技力量,集聚发展动能,壮大经济实力。

其次,创新的力量来自于持续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自从年中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以来,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目前,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一是科技投入显著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年的1.03万亿元增加到年的2.79万亿元,扩大了1.7倍,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从年的1.91%上升到年的2.44%,超过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为万人年,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据全国总工会发布的数据,中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

三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十三五时期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年达到亿元。

四是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新能源、生物医药、大飞机制造、高速铁路、5G通信等硕果累累。

五是新产业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兴起,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蓬勃成长,一批独角兽企业登顶企业崭露头角,面向未来。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信息,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为第十一位,比10年前提升了23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从目前的进入行列,到12年后的进入前列一字之差,使命光荣,任务繁重。需要我们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再次,创新的力量来自面向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先、能人、直立人、智人,为了生存繁衍的需要,逐步掌握了火和石器工具的技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几千年来,也是为了家庭生活和宫廷生活,农牧业生产以及战争的需要,掌握了青铜器、铁器以及冷兵器的技术。多年来,工业革命的巨大需求拉动了科技发展,而科技发展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据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提供的《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即-年之前),人类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一直都在0.3%以下。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中期的年至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提高到1.6%。发达国家工业化中后期和全球科技推广应用的年至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上升到3.9%。

年以来,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得益于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得益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更得益于先进实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十几亿人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又引领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为我们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未来我们要围绕四个面向,加强科技研发布局,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加强基础研究,把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结合起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最后,创新的力量来自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是对科技创新成功经验的提炼总结,也是以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对此,宁吉喆提出七点建议。

一要构建体系化、全局性科技发展新格局,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形成与科技自立自强相匹配的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大任务,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二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定位和布局。

三要围绕重大科技项目配置人财物力,配置数据以及时间资源,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四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企业形成交汇处和融合点,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目前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贡献了70%的技术创新成果,要营造有利于他们创新的良好环境。

五要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推进自主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依托三峡工程、核电站工程、京沪高铁工程、公路隧道和地铁工程等,实现了大型水电基础、三代核电基础、公里时速高铁线路和列车大型盾构机等先进技术的自主创新,这一经验应当继续总结推广。

六要更新科技创新的方式,包括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重大科学发现,重视发挥数据驱动和场景驱动的作用等。

七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作风,涵养优良学风,加强科技道德建设,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1月6日,由中新经纬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财经中国V峰会在线上举行。本次峰会以“创新的力量”为主题,来自各行各业的4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领军企业代表齐聚线上,共同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