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新声话长江神奇从一杯江水里摸清生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

视频加载中...

交汇点讯普普通通的一杯长江水,即使我们用肉眼观测不到其中有任何生物存在,也能由此检测出此段长江水域中存活着哪些生物物种,神奇吗?

只要从长江中打一杯水,就能由此摸清这片水域中各种生物的“家底”,这种能够高效、经济、准确地识别水体生物物种的技术就是来自于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环境DNA生物检测技术”。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科技发展部科研经理牛淑锋介绍,水体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传统方法需要靠人工捕捞到生物个体,这样不仅耗时长、效率低而且准确度也不高。比如江河中的鱼类具有流动性,传统监测方法既无法准确测定水体中还曾有哪些生物活动过,也无法清晰监测到各类生物在此水域中的活动频次。

“物种只要在一片水环境中生活过,就会留下痕迹”,牛淑锋说,各类物种在水体中留下的表皮,残留的体液、粪便等各类遗传信息都可以成为“线索”被捕捉到。环境DNA生物检测技术,就是通过少量环境介质(比如一杯水),富集环境介质中的DNA,再通过检测、分析这些DNA序列信息与物种数据库进行比对,就能快速、精准地完成物种识别。目前这个技术已推广应用于长江、太湖、淮河等中外30多个重大应用场景,累计有多种物种信息被纳入数据库。“长江实施全流域禁渔禁捕,这个技术未来在长江生物多样性评估监测、生态健康评价领域的应用会十分广泛,对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意义重大。”

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类似应用于长江大保护的科技创新项目还有不少。诸如,微界面强化反应技术、活化过硫酸盐土壤修复技术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技术已在沿江多地展开应用。牛淑锋介绍,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从加速科技创新驱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角度出发,把南京乃至全国的科教资源优势利用起来,构建起“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在集聚资源的基础上,以“长江大保护”的重大应用场景为牵引,组织加盟所、龙头企业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实际工程、技术应用难题。

用高新科技为长江生态保护赋能,这是牛淑锋对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重要作用的理解。牛淑锋介绍,现已投用的南京长江生态眼智慧感知平台,就是运用了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夜视和亿级像素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长江南京段“水、气、船、园、岸”的实时监测管理。“就像是给长江沿线各生态要素装配上了一个智慧大脑”,生态眼系统整合了南京市18个涉江部门的23个大数据系统,实现了水文、大气、航运、环保、化工园区等各类监测信息的关联和共享,弥补了长江生态保护环保监测监管力量不足的短板。“比如,生态眼系统可以对南京段所有的入江支流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一旦水质有超标报警,生态眼系统就会自动向相关部门推送报警信息。”

“中心的每一步工作、每一个规划,都是紧紧围绕着长江大保护进行的。现在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牛淑锋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靠江吃江”,长江是沿线城市饮用水的主要来源,长江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乎到沿线每位居民的生命安全,环境保护这件事距离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并不遥远。“我们从事的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研究,未来也会立足平台,继续强化技术攻关,牵头开展扬子江生态健康白皮书、生态环保产业链研究等工作,为长江的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也祝愿我们的母亲河可以永葆生机活力,早日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

“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

策划任松筠田梅

统筹孔德信

文字王建旸

视频高鑫

制图郄立云陶蓉

交汇点“后浪”工作室出品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