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复工加油干节后力争开门红

市委书记尹力在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到海淀区调研时强调,要力争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市各区近日通过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区领导专题调研等形式,对各项任务进行部署,推动复工复产。3号线东坝车辆段完成96%、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已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位于昌平区的清华科学城已形成规划方案……各区的重大工程项目也争分夺秒,发力抢进度,力争开好局。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复工现场,为您定格各个领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场景。

地铁3号线工地24小时不停工

电焊声、钻孔声、钢筋碰撞声……1月29日清晨,虽然气温还在0℃以下,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04标段的施工现场却一派热火朝天,百余名工人早早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劳动。

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04标段由中铁三局承建,包括2站2区间,即体育中心站、体育中心站至平房村站区间,平房村站、平房村站至东坝中街站区间。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穿过长长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来到体育中心站至平房村站区间,位于地下22米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进行二衬结构施工,大家轮班休息,工地24小时不停工。只见有的工人正在绑扎钢筋,一手拿着细铁丝一手拿着绑扎钩,像乐队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一样灵活地绕动着。还有工人一手握面罩一手持电焊,仔细地将环形的加强筋和笔直的主筋焊接在一起。

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西起东四十条站,沿工体北路、朝阳公园南路向东,至姚家园路向北转至北京朝阳站,之后沿姚家园北路向东进入东坝地区,至规划东坝大街到达终点东风站。一期工程共10座车站,全长15.6公里。这条线路既是连接规划第四使馆区的重要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也将进一步改善朝阳区东部居民的出行条件,拉动东坝区域经济发展。

地铁工程关系着市民的便利生活和城市发展,“早一天完成任务,就能早一天兑现承诺。”京投所属轨道公司3号线工程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地铁3号线全线在建车站、区间主体结构完成76%,东坝车辆段完成96%。

据介绍,春节至今,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千余名一线建设者坚守岗位,为顺利完成各项节点任务,抓生产、抢进度,为轨道交通圆满完成年投资建设任务开好局。

文/本报记者赵婷婷

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进度冲刺

春节假期刚过,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市重点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看到,伴随着工人忙碌的身影和机械的轰鸣声,抢进度的氛围异常浓厚。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各参建人员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加快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介绍,春节后,枢纽工程各参建单位积极组织工人返岗,推动复工复产。据统计,截至1月29日,施工各标段参建人员约人,预计至2月5日施工各标段全部恢复生产,参建人员约人,力争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北京城市规划服务全国的客运枢纽之一,也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

该项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西起北运河东岸,东至东六环外路县古城遗址区,北起京哈铁路南侧路,南至杨坨中路、杨坨一街的区域,总用地规模约61公顷,地下建筑规模万平方米,地上规划建筑规模万平方米。项目采用站城融合理念,地下枢纽集成地下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场站、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设施等功能于一体,地上将建设城市综合体,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未来将实现地下枢纽、地上城市,形成构建TOD生态圈,推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枢纽工程已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截至年年底,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土方完成至75%、结构完成至50%。据悉,为保障关键工程进度,春节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不停工,约名一线建设者放弃与家人团聚,在京过年参加施工作业。

“为了保障北京市重点项目的建设速度,今年有很多员工和工友选择继续留守,奋战一线。”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工程施工01标段中铁十六局项目部项目经理刘长荣说,作为团队的管理人员,他深切地感受到肩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要和项目团队一起,用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向新春献礼。“新的一年,希望众多和我一样的工程建设者健康平安,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施工生产,为首都的工程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刘长荣说。

文/本报记者武文娟

摄影/本报记者黑建军

清华科学城目前已形成规划方案

1月2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昌平区各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人员迎着寒风辛苦奋战,敲响新年复工复产的钟声。

在史各庄街道集体经济产业用房项目建造现场,吊臂挥舞,各类施工机械运转不息……一派繁忙景象。建设人员们迎着寒风,辛苦奋战,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高标准规划建设争分夺秒。“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融入到生命园三期总体城市规划设计风貌中,以河道、绿地寓意‘生命之树’,通过构建蓝绿互融的空间秩序,为生物医药人才提供集现代、人文、绿色为一体的办公、生活及休闲空间,形成高品质的产城融合示范型园区。”史各庄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以生产为主,兼具研发、孵化、中试及服务配套等多元业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和城市融合。同时,也能够解决农民增收、安全隐患等问题,而且提升了城市功能品质,也为首都和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而在南口镇,曾经的钢圈厂、保温瓶厂和平板玻璃厂也将华丽变身,打造以清华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昌平基地项目为核心的清华科学城,助推区域科技创新、城市更新和校城融合发展,让百年南口这座传统工业重镇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现阶段,昌平区正与清华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发挥清华大学综合学科优势以及昌平的区位环境优势,利用三大厂等空间,共同谋划建设清华科学城。这里将集中落地清华大学多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步推进清华综合科研基地建设,布局完善产业承接、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积极承接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形成科研集群与创新高地。

目前清华科学城已形成规划方案,今年将全面启动相关工作。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进一步提升南口镇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品质,拉动昌平整个西北部地区发展,也将打造科教引领、产城融合、功能齐全、品质一流的城市复兴新地标,为首都率先形成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的战略支撑。

文/本报记者张月朦

通讯员郭程程穆昊星

顺义区档案馆新馆一季度开建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顺义区了解到,顺义区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施工、监理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将于第一季度动工建设。顺义区档案馆新馆建成后将有力提升实体档案及数字档案管理水平,满足未来30年档案存放需求。

据介绍,顺义区档案馆现位于光明北街四号,建成于年,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符合标准的档案库房面积.38平方米。目前馆藏档案共个全宗,档案超28万卷(件),库房容量已趋于饱和。

“根据《全国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推算,到年馆藏档案数量将达到72万卷(件),到年馆藏档案数量将达到万卷(件)。”顺义区档案馆馆长柳亚辉介绍,现档案馆面积无法满足未来档案事业发展需求,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新馆建设项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顺义区档案馆新馆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5平方米,由区档案馆与市规自委顺义分局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库房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地上八层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平方米。新馆建设以面积达标、安全可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绿色环保为目标,建成后将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功能布局。

顺义区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将与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工程同步进行,覆盖档案收集、管理、存储、利用和公众服务等业务需求,实现顺义区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和保存,有效整合并分层次多渠道共享利用数字档案资源。

“通过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顺义区将构建档案事业新型管理模式,打造全国规范性数字档案馆。”柳亚辉介绍。届时,市民可通过馆际共享平台,实现民生档案“就近查档、跨馆出证”,快捷办理档案相关业务。顺义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前期手续办理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将于一季度开工。目前,区档案馆已组建建设领导小组,直接参与项目实施工作,打通项目实施各个关键节点,同时要求项目管理单位安全、高效地推进项目实施。

文/本报记者王斌

SourcePh"style="display:none"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