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告丨国之重宝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即将

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国之重宝——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将于3月6日晚21时20分在央视国宝解说系列节目《博物馆说》(第六集)中登场亮相。据悉,该节目将在央视科教频道和学习强国平台同步播出。

《博物馆说》是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办的,在央视科教频道和学习强国平台推出的一档详细介绍国家级文物的科普类节目,旨在通过联合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与13家全国重点美术馆,利用视频短片的方式,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展现给大家,同时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在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联动网络、电视,让尘封多年的文物在观众眼前,再度“活起来”。

该档节目自3月1日起,每晚9时20分,以纪录短片的形式,每期分别讲述5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文物,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来展现文物的历史分量、文化含量、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穿越时空,漫游历史文化长河。

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作为我国历代书法集大成者,其背后有着重大的历史研究意义。为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它,甘肃省博物馆联合掌上兰州团队,拍摄了这期在央视播出的专门介绍这本“法帖之祖”的纪录短片。

文字,是人类文明生活演变的忠实记录者,从龟甲兽骨到鸣钟巨鼎、从古朴醇厚的汉简到弥散着香火气的写经,一路走来,文字的形成和演变,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完整的脉络。而在众多记录文字的书帖中,《淳化阁帖》蕴含的历史意义尤为浓厚。《淳化阁帖》编纂于宋淳化三年(公元年),由北宋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炅命翰林侍书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名家墨宝,编辑成卷,摹刻于枣木板上,因其收录历代书法作者多达人,共计帖,记录了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名家书法集帖,因而被称作“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中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占比最多,这为后世人们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二王”的书法艺术提供了直接途径,并从真正意义上树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的《淳化阁帖》为《肃府本淳化阁帖》,也是历代《淳化阁帖》影响最广、传播最久、声名最重的一版。

明万历四十三年(),肃宪王朱绅尧命金石摹刻家温如玉、张应召等人将宋本《淳化阁帖》双钩上石镌刻,于天启元年()刻竣,前后历时七年,耗用富平石一百四十四块,大部分两面刻文,共计二百五十三面,收藏于肃府东书园遵训阁,世称“遵训阁本”,简称“肃府本”。是为我国现存《淳化阁帖》中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刻石。明末清初之际,帖石有毁缺,清顺治十一年(年)补刻四十余版,康熙十四年再遭破损,现存帖石一百四十二方,皆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来源丨甘肃省博物馆(文/宋聿可)

编辑丨甘小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