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总师刘永才亮相央视科教频道《大家》栏目,讲述了研制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刘永才带领巡航团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打破了诸多国外的技术封锁,以百分之七十的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
故事一:没有风洞,就用轰-5来试验发动机
刘永才和他的团队,在研制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发动机问题。发动机研制之前,国内有关部门曾给出过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花10个亿,搞10年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搞成。”
那时,因为没有相应的风洞技术,巡航导弹发动机的近百次模拟实验,发动机进气道匹配,发动机空中带飞试验等,都是通过轰-5轰炸机来实现的。这种方法使得正式飞行试验的时候,反而一次就成功了。而且在某些方面,发动机性能比美俄两国更加先进。
轰-5及其挂载发动机试验的位置
故事二:打破惯例,百分之七十是全新技术
一般航天武器的研制,新技术的应用不能超过30%,也就是要有比较好的继承性,减少研制的风险,但是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打破了这一惯例,70都是全新的技术。
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悍然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那时,正是巡航导弹研制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消息,激起了巡航团队的愤慨,也激励了他们攻艰克难的决心。
就是凭借着这样坚定的决心,两年的时间,刘永才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动力、制导等11项技术指标。
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悍然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
故事三:首次飞行试验,失败了
“年冬天,装满了精密的试验设备的专列离开北京,奔向数千公里外的大漠靶场。这趟专列,也承载了整个巡航团队十年的付出与期待。”
这是央视报道的原话,从时间来看,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在年就开始了,因为在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战争期间,美军一共向伊拉克军队发射了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准确摧毁了伊拉克军队的指挥控制机构和防空阵地。巡航导弹这么厉害,出于我国的国防安全,我们当然也要造,而且是当年就立项研制。
然而在靶场时,第二枚气动力试验弹发射出去不久,就开始急速下坠,并在距离发射阵地不远的地方坠毁爆炸。
发射,失败了。
所有的压力,所有的质疑,那段时间,刘永才和整个巡航团队承受了太多。
从那次失利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寻找事故原因以及潜在风险,就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长剑-10巡航导弹发射瞬间
故事四:二次靶试,成功
两年的调试,刘永才和团队不仅找到了此前失利的原因,还排除了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它隐患。年,搭载着科研人员和试验设备的专列再次启程,奔向靶场。
早上8点,指挥大厅传出了指令:“10、9、8、7、6、5、4、3、2、1,点火!”
巡航导弹拖着长长的火焰,呼啸着飞出了发射筒。遥测跟踪正常……飞行正常……
两个多小时后,大厅里传出了激动又果断的声音:成功!
这张照片就是巡航导弹试验成功的那一刻拍摄的,照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流露出了无比的喜悦。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待了太久。
试验成功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刘永才带领巡航团队,相继完成了巡航导弹从定型到装备的过程。中国也正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巡航导弹的国家。
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身披迷彩战衣的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首次亮相,威武地驶过天安门广场。
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就是长剑-10
从央视播放的画面来看,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的模型,有三个典型特征:三个发射筒呈品字形布置,发射筒呈八边形横截面,采用8x8的运输、起竖、发射一体式发射车(TEL)。而且央视的报道中明确说明,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在年10月1日的建国60周年阅兵仪式上首次亮相。
央视播放的画面截图
年首次亮相建国60周年阅兵式
从这些信息可以确认,我国第一代陆基巡航导弹就是长剑-10。而在长剑-10之后研制成功的东风-10A应该是第二代陆基巡航导弹,外形上最大区别就是三个发射筒由品字形布置改成了一字形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