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终局之战,两千字简述为何房价不会降

自从开始施行「分税制」改革后,经济的发展开始逐步加快。

可以看到经济总值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有两段逐步崛起的过程,此后从年之后一骑绝尘,像坐火箭一样直冲云霄。

从数据中可以辨识出基本对应了92年、05年前后,这几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

年「南方谈话」发表;

-年我国的GDP总值开始逐年增长,连续超过了英法德三国,坐拥世界工厂。直至年突破6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正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40%。

年“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推出,后被称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历史的潮流滚滚而来,经济层层堆高。自此,经济形式以势不可当的劲头不断向前冲击。

那么,计划有了,生产有了,消费怎么办呢?

答:地方消费靠基建,人民消费靠楼市。

「十项措施」中前五条几乎就奠定了未来“基建狂魔”的基调,前五条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民生住房、农村基础设置、陆空运输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污水处理等环保工程。

上图为-全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当年GDP对比图(图表来源:知乎

姬雪雅),(在-年期间,全国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比例最高在年达到90%,最低的年也将近40%)可以看到比值在年前连年增加,后来虽然下降,但年依然高达50%,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比值是多少呢?发达国家略高于20%,新兴的亚洲工业化国家一般在25%~30%的水平。

而且我国的GDP水平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高增长再配上这种比重下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下知道“基建狂魔”这个名号怎么来的了吧。

放这组数据,一方面是让大家能对我国的基建规模有个宏观的了解,一方面其实也是想说,财政的钱确实也都落在了实处。

基建是一种投资巨大,收益周期巨长的项目。我给你家门口修条路不会造成你工资上涨,但是它可能给这个地方带来更多的人流量和新的工作岗位与机会。至少,有一条平整开阔的道路,你外出打工也更方便了不是么?

铁路、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就更是回报几乎慢到不可见,一公里动辄几亿十几亿的高铁和地铁线路,票价才多少钱?要卖多少张票,跑多少公里才能在不考虑维护、折旧、人员薪资等额外开支的情况下收回成本,绝大部分人是没算过也不可能算得出来。

言归正传,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这段历史中主要的消费方向是什么呢?

是房子,这里我们不谈“丈母娘”问题,不讲大家的“爱情故事”,就只说最简单的经济原理。人类已经彻底结束了游牧生涯,不管你在哪,“住”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搞基建要花钱,可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搞发展避不开的两个问题“钱从哪里来,人往何处去?”

答:“钱从土地来,人往城市去”

税务改革之后地方地方税由地方收缴后自行管理。

那么地方要发展,就得想办法提高收入,地方能管控的资产哪些可以带来大量资金呢?

答:“土地出让”

根据法律规定,城镇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而后续出台的规定中又将城镇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开管理,使用权是允许转让的。

那么地要怎么卖出去呢?又怎么才能让大家愿意买房呢?

答:“住房供给商品化,住房安置货币化。”

这样一来,钱就活起来了。政府采用竞标方式让房地产商来投标,中标后开发商品住房,按市场行为去买卖房屋所有权。

在旧地块上居住的人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手段,支付一部分资金,将地块重新回收,对使用权重新拍卖,所获得的资金一部分重复这样的流程,一部分继续基建。这样一来整个资金链就流动了起来。

可有人要问了,如果我不来买房,或者我拿了你的补偿款去外地买房,你怎么办呢?

没错,乍看之下,确实有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盖楼房之前还有一件事我们没有提,那就是盖厂房。你只有先盖了厂房,才有资格盖楼房。为什么呢?因为工厂、企业等带来就业岗位和薪资,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税收。

地方会以低价将工业用地转让给企业、工厂进行投资建设,这一步就是招商引资。有了工厂和企业在当地入驻后,地方再拿着土地做抵押找银行贷款,进行下一步的投资。房地产开发商一面和银行洽谈,另一面又可以从一级和二级市场获得融资。加入了企业和银行后,这个金融链条才趋于完整。

住宅商品房建设用地比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可要高得多太多了,所以房地产开发商自然也会用更高的价格对外进行出售,一来一回,又进一步推高了土地的价格。

而推高的土地价格又会压回到房地产商的身上,他们又要再推高房价,变成了一个解不开的循环。当然,房地产商并不担心,由于大量的企业和工厂,带来了大量的城市新兴人口的加入,因为所谓“刚需”的存在,不愁房子卖不出去。

招商引资,开发地块,刚好满足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两手抓

而高高垒起的房贷和负债,压在了银行和无数青年的头上。现在还觉得自己没有为国家做贡献吗?看看你的房贷余额,你买的每一套房子,都是在为当地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如果楼市资本泡沫像当年的日本一样,一针刺破轰然倒塌。不仅会造成大量普通人的资产大幅缩水,还会进一步引发银行的坏账暴涨,同时也会在财务方面造成政府的信用问题。

毕竟拿土地做抵押跟银行贷款,楼市崩塌也就意味着地价崩塌,地价崩塌当地就没有钱可以拿来还银行的贷款......最后的最后就可能会上演“XXX垮掉的一代”,“失去的XXX年”等等的老戏码。

所以只能尽力调控价格,盼着“软着陆”。以期在未来的10到20年,甚至30年里慢慢消化这尾大不掉的房地产残局,“硬着陆”的风险是当前局势下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承受,也无法承受的。

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业主集体断供事件中,有关部门出面整顿,督促房地产商对烂尾楼进行施工等行为就是这么个道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