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钱袋子”为民谋福祉
——看湖南县级财政管理的“宁远样本”
李重臣王珊邓大清宋桐青
工厂车间,开足马力促生产;项目工地,掘机隆隆赶进度;田间地头,抢收抢种农活忙……春末夏初,宁远大地上演着一场复工复产的“大交响”。为疏通企业复工复产的堵点难点,宁远县相继出台支持园区企业开工复工、稳定经济增长“十条措施”,鼓励和支持全县重点项目按期开工复工“八条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给予实实在在的帮扶。全县复工复产规模以上企业家、除因环评暂缓的两家企业外复工率达到%;个重点项目开复工个,31个市重点项目开复工30个。
春风暖企,共克时艰——这不过是近年来宁远用好财政“无形之手”、助推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宁远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规范财政管理入手,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升绩效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实力与县级可用财力互促共进、量质齐升。宁远这个曾经的省级重点调查财政穷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赤字财政向效益财政的质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徘徊于全省中下游跃升至第32位,5年前进20位。
近5年来,宁远县财政局先后荣获湖南省先进财政工作集体等省部级以上荣誉98项,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保持湖南榜首,年是湖南省唯一入选财政部强的县(市、区),年排全国第18位。年,宁远县财政局被授予“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
强化预算管控提升财政执行力
财政是庶政之母,邦国之本,具有调节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及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财政预算能否高效执行,直接决定了财政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宁远县财政局坚持“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从预算编制的源头管控抓起,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约束管理,确保财政高效执行。
精准编制保执行。精准编制“两类五档”分配法,实行预算经费分配与单位履职挂钩,解决了长期以来“干多干少一个样,苦乐不均”的分配格局。构建项目预算“四库一机制”,建立项目库、专家库、指标库、评价库等“四库”和联席会议机制,聘请33名专家成立预算编审中心。年以来,共组织专家评审项目个,涉评金额66.7亿元,调减预算金额2.9亿元。被财政部湖南监管局、省财政厅列为预算工作联系点。
严控开支强执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三保”支出,“三公”经费实现“负增长”。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对进度慢、低效或无效的项目,相应调减甚至取消项目预算,对超预概算的一律不予付款。严控工程变更,推行“五方会审制”,对确需变更的项目必须经项目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和监管方五方现场会审,坚决杜绝“先斩后奏”“边斩边奏”、随意增加财政支出的现象发生。年以来,共调整政府投资项目个,调减财政支出10.77亿元,暂缓支付超概算项目资金5.86亿元。
严格监管促执行。对全县个县直部门预算单位的整体支出和县本级项目支出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和预算资金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紧盯工程建设领域,对超预概算的一律将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置。年以来,绩效评价涉评金额.22亿元,核减预算金额万元,审减政府采购资金万元,收缴违规资金.23万元,退还群众.68万元,立案查处件人,给予党政纪处分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6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强化风险防控提升财政保障力
宁远地处湘南,经济相对落后。基础建设要跟上、经济要发展、民生要保障,钱从哪里来?宁远财政向管理要效益,坚持明界限、盘底数,化存量、控增量,开前门、堵后门,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财政的实力和韧劲。宁远县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考核中排全市第一位。
多措化债减存量。加强清理整顿,严格规范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坚持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两手抓。做好平台转型文章,撤销“空壳类”,整合“相近类”,转型“实体类”。做好举债融资文章,有效破解资金瓶颈。
多渠开源促增收。设立4亿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撬动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产业项目建设,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引进三类“强”企业10家,总产值突破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省级高新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两家外地优势企业注册设立总部,吸纳40余家业务相关企业落户宁远,增税万元以上。加强收入征管,全面启动综合治税信息平台,通过分析研判“大数据”、推动资源共享,近两年共有效防止税收流失2.09亿元;扎实推进税收专项清理,年全年共增税1.02亿元。盘活国有资产,年以来共处置国有资产91宗,收入23.08亿元,产生税收4.61亿元。近五年来,全县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16.67%,税收占比达到84%,非税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降至22.98%,收入质量显著提升。
多级倒逼强责任。成立县债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35个债务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化债考核结果列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完不成化债任务的单位及其党政“一把手”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债务办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对化债执行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先后下达督办函30件、督查通报10期,对5个落实不力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有力推动了全县债务化解工作的进程。
强化服务导向提升财政公信力
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管好花好财政资金,把钱花到刀刃上,是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责所在。宁远财政坚持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导向,整合财政资金,夯实基层基础,汇聚管理活力,提升财政的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整合资金惠民生。着力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机制,化零为整,集中力量办大事。年以来,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29亿元,争取社会资本和信贷扶持资金21.83亿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宁远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加大财政存量资金回收、对外借款清理和资金统筹力度,年以来,收回财政存量资金6.61亿元、对外借款2.6亿元,统筹各类资金21.98亿元,重点投向学位建设、污染防治等民生项目,增加城区学位2.43万个,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12个、垃圾集中焚烧场6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个。
聚焦基层解难题。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积极推行财源收入全额返回制度,仅烟叶税一项,近三年返还乡镇(街道)万元;全面推行“一提高二取消”,年增加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公用经费万元,取消乡镇(街道)五保生活经费和村级办公经费配套部分万元,增强了基层的可用财力。全力优化工作环境,近三年先后投入多万元改善乡镇(街道)“五小设施”,投入2.3亿元在全市率先高标准建设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基层人才津贴”万元,有效解决了基层“留人难”问题。
优化管理树形象。全面推行工作预安排制度,年初落实目标任务和责任,每月初召开考评会,由责任人汇报,分管领导点评,局务会成员现场评分,以常态化的考核激励创先争优。针对部分单位多头找领导签批资金的现象,出台《宁远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所有财政资金必须由县财政局预算股初审、局务会会审后统一提出安排意见,否则一律不予审批,此举每年可减少财政支出1亿元以上。创新财政资金公开制度,除按规定公开非涉密的个县直部门外,还推动所学校、20个乡镇(街道)、18所乡镇卫生院全方位公开预决算信息,通过公开范围全域化、公开内容精细化、公开形式多样化,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打造“阳光财政”。宁远县财政局在县人大代表对部门单位的满意度评议中连续多年排全县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