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至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味道》栏目推出的10集特别节目《金秋好风味》广受观众好评。节目以“金秋风味”为主题,派出味道调查员兵分九路,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沃野到高原,从江河到湖海,行程2万多公里,记录了汉族、彝族、毛南族等多民族人民尊重自然、获取美食的智慧。
辽宁庄河渔民在大海上“放牧”,他们在一定海域内,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投入人工鱼礁,将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聚集起来,系统化地科学养殖。借助科技手段,在海面标记出一垄垄“田地”。
当地人于志洋生长在渔民家庭,世代与海为伴,以海为生,他身上不仅有着老一辈渔民勤劳朴实的传统,更有致力于科研的勇气,通过科学育苗,他带领当地渔民完成了从南方买苗到北方育苗的过渡。如今,花蛤已是庄河渔业养殖的重要品种,全年产量40余万吨。
庄河当地人姜大成说:“如今吃海鲜不一样了,过去吃饱,现在吃味道。”金秋时节,姜大成承包的亩海洋养殖场里,每天有约10万斤牡蛎发往全国各地,人们得以分享到来自庄河渔家人的幸福滋味,养殖牡蛎也让姜大成的日子越来越好。
节目组深入山野乡间、江河湖海,全面展示今日农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勤劳的人们总能与大自然达成某种默契,在神奇的大地上,绘制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福建平潭四面环海,海洋渔业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海洋牧场经济。截至年末,这里拥有的海洋牧场面积已接近公顷,海水养殖产量超过31万吨。
平潭当地人高仁炳带着朋友一块在家乡创业,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不畏艰苦的海洋精神,他们努力钻研下苗技术,将厚壳贻贝养殖搞得风生水起,让新鲜的贻贝和咸鲜的贻贝干制品“蝴蝶干”等进入海鲜市场,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赵世彪是新疆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的特色蔬果种植者,每年金秋时节,都是他最开心、最忙碌的日子,也是他精心栽培的“土特稀”蔬菜品种绽放异彩的“高光时刻”,面瓜、草莓西红柿、白玉茄子、紫薇彩椒等挂满枝头。适宜的气候、充足的光照,让赵世彪的菜园里蔬菜种类丰富,它们成了远近闻名的抢手货。
福建平潭岛东北隅的北港村,面朝大海,背靠君山。年轻的张光磊来自云南,作为当地一家民宿的大厨,他善用家乡食材与本地食材结合,创新出各色美味菜肴,用独特的海岛民居建筑和民俗文化吸引无数游客,也圆了自己的创业致富梦。
数千年农耕文明中沉淀的精华,印证着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劳动人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也在与之和谐共生过程中得到哺育和馈赠。
广西环江香牛也叫毛南菜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论是涮还是炒都极其美味,农民覃天良靠养殖香牛致了富,谈起养牛的初衷,他说是源自小时候对吃肉的渴望。如今,覃天良家产的牛肉直达餐桌,供应十里八乡的人们品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味道依旧是最地道的美食。每年金秋丰收后的欢聚时刻,黑龙江伊春林场人的餐桌上少不了炖煮花鲢鱼、杀生鱼、热油爆炒河蚌丝等传统风味。热气腾腾,暖胃又暖心,这是离乡之人记忆深处的家乡味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生活里交织着各种味道,平凡的点滴温情,才是人们心中最值得回味的。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金秋好风味》特别节目展现中国人“饭碗里的幸福”,以独特的视角,接地气、有温度的表达方式,通过灶台炊烟、丰盛餐桌、热闹集市、灿烂笑脸,展示出我国经济发展,保障14亿人“饭碗”和菜篮子的坚实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