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2021年特大城市排名位列榜首

近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按城区人口数排序)。

据国家统计局说明,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表格中的城区人口指城区常住人口。而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国家统计局在《求是》杂志公布《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引发颇多讨论,其中,武汉城区人口万位列特大城市首位,在全国排第8名,距离超大城市的门槛仅有5万人之差。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截至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5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地区生产总值1.56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经济:年,武汉市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抵御了世纪罕见的洪水大汛,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经受了艰苦卓绝的疫后大考,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达到.1亿元,同比下降4.7%。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户,达到户,增长41.7%,市场主体达到.3万户,增长8.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亿元,增长6.7%,进出口逆势增长10.8%。

武汉这几年的突然活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自然过程,是抓住重大发展机遇,踩对发展步点的奋斗结果。武汉.中国光谷是武汉企业转型升级,“以改革激活创新源头”的一个缩影。这里的光电子产业已发展为世界级产业群,代表我国在光通信领域参与全球竞争。正在建设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投资达亿元,将填补我国主流存储器领域的空白。光谷也将形成“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同时,武汉正以信息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迈入中国“智造”时代,昔日以“货到汉口活”著称的武汉,正悄然塑造政策、环境、服务新高地,发力打造创新创业创富“新码头”。从“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年签约项目总投资亿元)到“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力争5年留下万大学生,今年快前三季度吸收大学毕业生超过20.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8万的目标),从出台突破性发展新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到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审批改革,武汉赶超发展的系列创新之举,无不领风气之先,吹皱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小米、顺为资本、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接踵而至,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或研发中心,给了武汉一个大大的“互联网+”。

交通运输:武汉市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将武汉列为陆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空港型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铁路:年,武汉市完成货运量.22万吨,增长8.7%;货物周转量.18亿吨千米,增长7.2%。全年旅客运输量.77万人,同比下降11.4%。旅客运输周转量.82亿人千米,增长0.5%。

航运:截至年,武汉轮渡的历史长达年,有38座码头,48艘机动船舶,往来于三镇间的轮渡线路达18条。5条线路为公交轮渡航线。轮渡鼎盛期年客运量达1.6亿人次,最高日载客量达30万人次。

航空: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其中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6万人次,连续7年蝉联中部第一,同比增长15%;货邮吞吐量24.3万吨,同比增长9.8%;起降架次20.3万架次,同比增长8.2%。

—年,武汉大都市区范围内实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顺丰国际机场“客货双枢纽”发展战略。

祝贺武汉位列特大城市榜首,正快速迈向超大城市发展,作为中部崛起的城市,希望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带动周边中部城市一起发展壮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