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唐敖庆先生诞辰周年当天,“唐敖庆星”命名仪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行,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唐敖庆星”。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唐敖庆先生家属代表唐敏共同为“唐敖庆星”铜匾揭幕。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秘书长段瑞春宣读“唐敖庆星”国际命名公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团组首席科学家赵海滨介绍“唐敖庆星”发现和轨道运行情况。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向家属颁送“唐敖庆星”国际命名公报、命名证书、星照片和轨道光盘。张希在命名仪式上致辞。
校长张希在“唐敖庆星”命名仪式上的致辞
“唐敖庆星”照耀科教未来张希吉林大学校长年11月18日在我们敬仰的唐敖庆老师年诞辰之际,举办“唐敖庆星”的命名仪式,对全体吉大师生乃至中国科学界都有特别的意义。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吉林大学,代表校党委姜治莹书记,对为“唐敖庆星”命名付出辛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何梁何利基金会、以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唐老师的家人、唐老师的生前好友以及化学界各位同仁的莅临表示诚挚的谢意!
唐敖庆老师是杰出的科学家,在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领域成果卓著,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是卓越的科技领导者,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任主任,提出的“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十六字至今仍是基金委的评审原则;他是著名的教育家,曾长期担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吉林大学很早就在践行教育和研究双中心;他是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热爱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大批学术大师,一路向北,云集长春,盛况空前,群星璀璨。唐敖庆老师就是这众多先贤中杰出的一位。唐老师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曾担任中国留学生会的主席。新中国成立以后,唐老师在留学生中号召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立即回国,任教北大。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唐老师主动找到相关领导,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东北的教育事业。我们常说,如果备选项之间是可比的,各有优劣,需要权衡,那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选择。考虑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与国内、北京与长春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唐老师的归国以及后来的北上完全是基于他的家国情怀,以国家科教发展为自己的使命;以国家的需要为自己的担当。
在吉大工作时,唐老师家住同志街与柳条路的交汇处,那是我们在吉大读书时的必经之路。早上去理化楼上课时,我们经常会见到唐老师在柳条路上来回走步,手里举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一边走步一边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联播。那时,他是我们学生们敬畏的校长,每当看到他的身影,总会提醒我们要珍惜光阴。那时的图书馆,借书人需要填写借阅卡片,我们有时会借到唐老师读过的书,看到借阅卡片上唐老师的亲笔签名,同学们都颇为得意,仿佛找到了走向成功的路径。
唐老师为学生们开设过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统计热力学、量子化学等十几门课,是吉大历史上为学生开课最多的几位老师之一。他上课从不带讲义,课上一支粉笔,一气呵成,条理清楚,深入浅出。每开设一门课,唐老师都要精心准备,常常是精读相关几本教材之后,再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考虑到唐老师眼睛高度近视,这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他还常告诫学生们:“读书不能躺书上读,而是要站在书上读”。我理解,这是希望学生们要有品判性思维,在读了相关书籍和文献后,注意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根据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唐老师曾举办13次不同主题的研讨班、讲习班、进修班,有的讨论班时间长达2年。在吉大读书期间,我曾有幸参加过唐老师主讲的“高分子标度理论讲习班”和“分子光谱学讲习班”。这都是很难的课,需要很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遇到物理难点,唐老师帮助我们补物理,遇到数学难点,唐老师帮我们补数学。他的理论思维令人叹服,他对学生的耐心令人敬佩。唐老师曾对我们说,为了掌握高分子标度理论,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研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热纳的专著,并从头到尾推演了一遍。在此基础上,唐老师开始研究并建立了高分子固化的标度理论。唐老师的课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也让我们有机会分享他的治学方法。
我们当年有一门《高分子物理》研究生课程,第一章是高分子构象统计,从唐老师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分子内旋转理论与计算工作讲起。唐老师第一篇经典论文于年发表于《科学通报》,提出了计算复杂分子内旋转能量变化的势能函数公式,可以推测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为从结构上改变物质的性能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当时,前苏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