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记者张静
中科院青岛科教园一期科研区、教学区已完工,除海洋大科学中心落户外,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将于今年秋季启用
“科技巨舸”向海远航
灵山湾畔,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自西向东横亘于新区热土之上。
近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俯瞰校园,南北两条干道将其整体平行裁剪,造型修长,校园东侧则被波浪形广场及辅道环绕,在东门两侧楼体的薄壁斜墙装饰下,整个校园如同一艘正劈波斩浪的巨型航母,向着东侧海湾全速冲刺。校园内,瓦红与珠白模块分明,各类建筑如同惊涛中矗立于甲板的钢铁城堡。
据介绍,目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项目一期科研区、教学区已完工。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将落户教学区,今年9月正式开展研究生集中教学工作,届时将有约名硕士研究生入驻;9~12月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将整体搬迁入驻科研区。此外,项目一期建成后,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洋大科学中心)也将落户于青岛科教园。
A.开放式校园别具匠心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古镇口核心区的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洋科技交流中心,该楼以红色元素为主,辅以灰色基调拼接的外立面,同时建有大量跃层、薄壁斜墙等,整个建筑立面造型采用现代建筑元素,显得既端庄典雅又活泼生动。从综合中心楼向西前进米,便是横跨融合路的连廊,乍一看,连廊酷似船体,十分壮观。
“为打造百年校舍,项目设计理念超前、造型奇特,主体结构多为异形斜墙、大跨度钢结构等,外墙采用陶土砖砌筑砖幕墙。对施工工艺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融发集团现场项目经理高磊兴介绍说,施工方中建八局运用BIM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对建筑构件复杂节点、新施工工艺构件建立等比例实体模型进行分析,提前排解难点、堵点,使得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记者还发现,校园内环形红色跑道与大面积绿化十分抢眼。其中,下沉式绿地花园建设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校区路面均采用透水砖,形成了良性水循环系统,不仅解决了灌溉水问题,还可缓解热岛效应。
有趣的是,该校区设有多个出入口,并没有主校门设计。“作为高等教育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尤为重要,该校区主要打造开放式校园。”高磊兴介绍,校园主出入口位于海军路。
B.一期科研区教学区完工
参观完校园后,高磊兴又带记者参观整个项目沙盘。
记者从沙盘中看到,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位于古镇口核心区,南临里岛路,北接桃林路,东靠海军路,西至山川路。项目一期占地亩(含海域),项目总投资21.6亿元,规划建设29个单体,总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
据介绍,中科院青岛科教园项目一期包括科研区、教学区与滨海试验区。其中,科研区建设16个单体,包含国际科研交流中心、综合中心、海洋化学与资源样品楼、海洋生物楼及生态楼、物理海洋楼及海洋地质楼、海水车间及深海水模拟实验室、深海研究中心、科研区食堂、设备研发车间、公共技术平台、数据中心;教学区建设11个单体,包括教学楼、专家公寓、食堂、博士宿舍楼、硕士宿舍楼;滨海实验区包括出海设备用房、实验栈桥和水族实验楼。
目前,项目一期科研区、教学区已完工,规划验收、人防验收、竣工验收等均已完成,教学区学生公寓和教学楼已经与使用方办理移交;滨海试验区的栈桥正在进行下部结构施工,出海设备用房主体及二次结构完工,水族实验楼主体封顶。
C.涉海优势力量抱团攻关
据西海岸新区校地融合办工作人员鉴学升介绍,中科院青岛科教园项目一期建成后,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将落户于此。同时,今年也将是海洋大科学中心正式投用的首年。
据悉,海洋大科学中心将整合凝聚中科院海洋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融合运行、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科教融合建设、13个涉海研究所融合发展的“三个融合”,实现中科院海洋创新平台、创新团队、创新成果的“三个集聚”,打造总部设在山东的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等科技创新平台。
在研究方向和产业布局方面,该中心凝聚了中科院海洋、生命和高新技术领域优势力量,将围绕三大核心科研方向,打造海洋灾害防控技术、近海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深海装备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七大交叉研发集群。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也将入驻教学区。据记者了解,海洋学院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首个在京外建设的二级直属学院和科教融合平台,将为我国海洋事业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D.海洋领域研究成果频出
海洋大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富超告诉记者,园区虽然还在建设当中,但以海洋大科学中心为平台开展的海洋科研工作始终没有放松,反而加速向前、成果频出。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构建出长牡蛎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和变异图谱,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在线发表,更新了长牡蛎基因组资源和对基因组复杂性的认知;该中心阎军研究团队开创性研发且独有的“中科海开拓”系列深水可视化可控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在南海米水深成功完成海试验收,获取单柱、连续、低扰动沉积物柱状样品15.83米,大幅刷新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质取样9.5米的长度记录……不仅如此,3年间,该中心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前瞻谋划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梳理13家共建单位的多项可供转化落地的科研成果,推动了新型生物催化剂、健康绿色养殖等多项成果在企业转化等。
除此之外,一批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相继在这里集中布局。眼下,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科研机构,正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