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科学的最大雷人之处

《走近科学》是央视打造的一款电视科技节目,年开播,晚间黄金时间在科教频道播出。在智能手机并不普及的十几、二十几年前,《走进科学》可谓是中国科普的一面旗帜。有点遗憾的是在年9月30日,《走近科学》停播。依我看,《走近科学》的停播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大环境的因素。

科普,简单地理解是普及科技知识。再稍微深入一点还会涉及到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接受了科学熏陶后,一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理性成分一定会大大增加,不论是科学问题还是非科学问题。作为一个电视科普栏目,《走进科学》应注重强调探索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让观众认识到获取正确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了解怎样的方法、怎样的渠道、怎样的文献才是靠谱的。

在这比较浅显的层面上《走近科学》做的就不好。《走进科学》的很多选材根本与科学没有多少干系,栏目组不是在强调探索、发现的过程,而是注重渲染、铺垫、故弄玄虚等诡异手段,最后经常给出一个十分滑稽的结论。标榜着科普,其实是玄幻。名为科普片,实为玄幻片。在栏目组的这种认识或者自身定位下,不要说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了,就连最起码的科学知识也有可能出错。

比如将热水和冷水同时放进冰箱,会出现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现象,这是姆潘巴现象。只要你会查阅文献,你能找到与之相关的材料,也能根据材料中的介绍通过实验观察到这一现象。十几年前我看过一期《走近科学》,讲的正是热水和冷水哪个先结冰的问题。经过一期节目的渲染、铺垫、走偏,仅仅依靠一位中学生和她的老师,《走近科学》栏目组居然得出姆潘巴现象不存在的结论。堂堂央视科教节目犯出如此低级错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科普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国家层面上需要有科普。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靠各自的科技底蕴,国家层面上的科普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让公民做到相信知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要让国家能够利用科技提高自身的国力。央视这个舞台在科普方面几乎成了摆设。

落后时期的人们普遍相信有鬼有神。一百年前、几十年前在国家层面上会专门宣讲世界上没有鬼神,会专门拆掉搞迷信的设施,那是国家出面开启民智。现在不相信鬼神的人比之前多了些,但是迷信也会发展,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迷信,任何一个时期都不能缺少国家层面上的科普。央视强大的受众面广及影响力很适合作为国家层面的科普舞台,可遗憾的是这方面做得很差。央视科教频道曾像蒲松龄给人讲鬼神故事那样讲述外星人的故事,把外星人实打实地塑造成新的鬼神,并使很多人迷信了这种新的鬼神。

还有很多造福人类的科技,因为迷信的人太多,迟迟得不到推广。各种谣言、伪科学反倒是大行其道、盛行一时。比如转基因技术,国内的转基因育种研发并不落后,但因转基因被严重妖魔化,国内研发的种子迟迟不能推广种植,只好拿外汇换取国外的转基因大豆、玉米等。当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粮食、蔬菜、肉类、水果等领域都有转基因产品时,当美国人吃了几十年的转基因食品时,国内依然盛传美国人不吃转基因。此时迫切需要有国家层面的科普,由国家指导,社会各方积极行动的科学普及活动。农业部用多种方式进行过科普,社会很多力量及个人也有过多种形式的科普,但因宣传平台不给力,谣言依然肆虐。鼎盛时期的《走近科学》若是能够做一些关于转基因的科普节目,也许今天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一个国家层面的科普平台上没有真正的科普,迷信、伪科学大行其道,这是《走进科学》的最大雷人之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