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人才关键变量转为发展最大增量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出发点,阐释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战略意义。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以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人才资源的关键作用。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根源性要素。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即是人才通过创新来驱动高质量发展。在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提升人才资源这个“关键变量”的“高度”“宽度”和“长度”,可以更好地以人才引领驱动各层次各方面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大增量”。

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提升人才资源“高度”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全球科技创新也进入密集活跃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在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创新中,科技创新处于核心地位,可以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新的发展领域与赛道,对高质量发展起到关键支撑和引领作用。

要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依靠一流科技创新人才。以科技创新驱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也必须要依靠一流科技创新人才。作为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力量的战略人才,包括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青年科技人才等群体。大科学时代复杂、系统、协同性的研究离不开战略科学家,解决“卡脖子”问题离不开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卓越工程师,而上述人才都是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起来的。战略人才身处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最前线,肩负着立足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等夺取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使命,是决定我国能否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要素。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党和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以自主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重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形成大批青年科技人才为塔基,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为塔身,战略科学家为塔尖的战略人才梯队。通过用好用活各类战略人才,激发战略人才的创新活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才资源的“高度”,增强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

以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拓展人才资源“宽度”

除科技创新外,理论创新同样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一系列的理论创新来更好地指导实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现以理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一批立足于我国改革与发展鲜活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