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学习的乐趣
文/凉爽
受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影响,我们和上一辈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孩子的教育是其中一个大的问题。
从前很多人都抱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因此很多的家长严肃对待孩子的教育,帮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提高班、兴趣班,本着“我的孩子要领先同龄的孩子”,甚至是“我的孩子要学会高年龄段的知识”的原则来育儿。
后来盛行了一些类似于快乐教育、释放天性或是读书无用的观点,很多的家长开始对自己原本的教育方式产生怀疑。
那些崇尚“快乐教育”的家长,孩子后来怎样了
很多人以为,“快乐教育”的含义是以玩耍为主,课业为辅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实错了。“快乐教育”并不等于娱乐学习、游戏人生。读书学习也不一定是苦不堪言的、不快乐的。
家长说:
我崇尚快乐教育,什么课外辅导班都不报,让他快乐一点,学习压力少一些;
不给孩子立太多规矩,让他自在一点;
周末和寒暑假就玩去吧,平常轻松学一学,不需要那么勤奋和拼搏,我们又不要求他将来一定“出人头地”……
完了,我们的家长是如此的不堪重负。“学习=压力”的这个认知潜意识会影响到他们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觉得——学习不可能快乐,不用学习的玩才能和快乐挂边。
“快乐教育”着手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加学习动力。跟其相反的谋害学习乐趣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不断被披露,“快乐教育”将会代表未来教育的方向。
那些把“快乐教育”等同于“让孩子快乐就好”和“宽松教育”的家长,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万事以孩子高兴为主,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管不得凶不得。
那些崇尚真正的“快乐教育”的家长,孩子的状态是——他们并不减少学习,相反可能还会比其他孩子学习时间更多,区别在于——他们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投入学习!
公立院校的教育和私立学校的教育
在三十年前,国外的公办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产以下的家庭,普通家庭也有。公立的院校实质是一种保障型的教育,更多的还有一些有色人种在上学。
但凡是上流社会或者能够负担得起较高的教育消费水平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子女普遍都在历史悠久、口碑非常好的私立院校里学习,也就是我们说的贵族学校。
我们会发现国外很多的传统名校,它们都有个共同特点——高强度的学习,琴棋书画、德智体美样样精通。而在中国,最好的公办院校就是传统的保障教育。于是演变成我们的公办院校没有像过去那样严格教学了,学生也不再刻苦学习了。
当没有老师严格要求的时候,单纯靠学生自己自主进行高压学习是很难的。中国人普遍的学习能力是下降的,而且两极分化很严重。有钱的家庭重视教育,因为在学校里没有学到足够多的东西,我再花钱再去上各种兴趣班。而且现在优质的民办院校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在里面接受和学到的东西是远远超过公办院校的。
很多家庭是可以负担得起这个学习经费的,这意味着将来他们的孩子会有一定的竞争力。
做好“快乐教育”的心理建设
快乐教育并不意味着学习压力小,而是意味着你的态度。真正的快乐教育是指这个孩子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他会把这种看起来很枯燥的,不管是弹钢琴、学奥数、下象棋也好,不再是以前那种棍棒下被迫的痛苦学习,而是享受地学习。这个才是快乐教育的真谛。
那些很有竞争力的小孩,就算他们学习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他们明显的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自我加压。我认识一个客户,他最巅峰时期是多亿资产,他的孩子在华附读小学一年级。家庭的氛围恨好,家长们从小给孩子做足了心理建设。
他妈妈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想让这个孩子休息都不行。这个孩子天天在学习,周一吉他,周二四六学习英语,周三学机器人编程,周五学围棋。周日主动要求上午学高尔夫,下午学马术。他居然还想再学一个钢琴。妈妈终于不答应了。
一般人会觉得这个孩子肯定很苦,但事实上,只有7岁的他,很享受这个状态。
这就是做好“快乐学习”的心理建设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蜜.论快乐教育[J].科教文汇旬刊,(1):41-42.
2、斯宾塞,王慧超,张智萍.斯宾塞的快乐教育[J].教师,(26).
3、吉标.快乐教育辨正[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6):13-13.
——今日作者——
凉爽
▼
动物园里散步才是正经事
-配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梁嘉怡
欢迎留言区评论互动
“分享你理解的‘快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