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宁波科教文卫在副省级城市中垫底,这就决定了它的上限,要比青岛低一些……
宁波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科教文卫怎么定义,有座就一定是科教文卫好吗?宁波科研经费亿,大于青岛亿,这算不算科?
宁波有镇海中学,基础教育强劲,算不算教?宁波院士之乡,东京奥运会金牌最多,算不算文(体)?
讲到卫,医院多,但是医疗卫生数量和人均寿命都不如宁波,试问,医院的作用发挥在哪,有让人更长寿吗?
就算宁波三甲数量少,还可以去杭州上海看大病,而青岛方圆两百公里,哪里能去哪看大病?有些人张口就说宁波科教文卫垫底太草率……
我支持第二种观点,其实宁波的底子是要比青岛好的。古代青岛周边战争比宁波多多了,历史上,当地人手里的资源不知被统治者挤过多少遍。
到了近代,宁波对外开放也比青岛早,有那么一批人,见过西方世界的变化,并把订单和技术带回国内,这批人把宁波本土企业带起来了。
虽然后来因为青岛子在地缘区位上比宁波重要(离清政府国都更近),外商直接投资多,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技术和管理还是掌握在老外手里,和民营企业有天然的区别。
所以就民营企业的潜力,宁波一直比青岛强,不要小看这个,这个影响了两个城市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
建国后那段时间,宁波包括温州台州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比青岛低。主要原因是,第一青岛离北京近,国有投资多。
宁波第二宁波比青岛改革更彻底。很多本土企业在这段时间被集体化,土地改革实际上也比青岛彻底。一个是投,一个是收,对民营经济的影响一正一负。
这段时间宁波人是要去河南、安徽讨生活的,好在改革开放来得及时,没有让懂得民营经济发展的这代人全部死完,这个时候甬台温民营经济才迎来了发展。
但是起初也不如青岛,因为青岛改革开放后物资底子好,很多国企直接改制了,而甬台温是要重建的。
第二是政策支持青岛远远多于宁波,早于宁波。实际上甬台温没有支持政策,全靠民营经济自己发展。
甬台温有没有红利呢?有的。主要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宁波这边政策执行得比青岛宽松,很多不允许的事情,宁波这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当然,这跟青岛受中央直接支持的起点也是不一样,但宁波管理民营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始终比青岛强一些,所以近年在GDP发展速度上有了差距。决定两地GDP发展差距的,实际上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
宁波科教文卫在副省级城市中垫底引争议:宁波底子比青岛更厚实?科教文卫是什么阶段发展起来的呢?一个是清朝末期,一个是建国以后。
这两个阶段刚才说了,恰好是宁波的低谷期。所以宁波的发展,缺少大学支持。怎么办呢?只能自己办。宁波大学是宁波商帮捐建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万里集团出资的。
宁波19所高校,只有一个宁波工程学院是纯纯粹粹的公立性质,其他的机制上多多少少彼此都有不同。
宁波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