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中国城市产业创新能力排名,北京大幅

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26/4317321.html

山川网:日前,中科院旗下的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多家科院研所,重磅发布了《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

在这份长达近两百页的报告当中,系统地阐述了“硬科技”的概念。详细地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科技发展现状,并从包含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光电芯片在内的多个尖端科研领域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难能可贵的是,在报告的产业篇中,推出了国内主要城市的产业创新综合能力评价结果。通过全新的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国内主要城市当前的产业创新水平进行了十分有价值的研究与探讨。

一级指标权重设定参考国内外相关知名城市评价方法确定为:产业创新基础和产业创新环境各15%,产业创新投入和产业创新产出各35%。各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权重总体上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对中央级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能够充分体现城市产业创新实力的指标适当调增权重。

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报告按照上述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选择国内31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对共计36个国内主要城市的产业创新发展情况展开评价,评价总体排名结果如下图所示——

全国主要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排名全国主要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排名

从评价结果可知,北京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得分为86.59,在36个城市中遥遥领先,属于创新发展的第一梯队。

上海市和深圳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分别为51.86和50.99,分列第2和第3位,属于创新发展的第二梯队。

西安市、广州市、杭州市、武汉市、南京市和天津市这6个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在30分以上,属于创新发展的第三梯队。

合肥市、长沙市、成都市、厦门市、青岛市和宁波市这6个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在20分以上,属于创新发展的第四梯队。

其余21个城市属于创新发展的第五梯队。

从地区分布来看,城市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态势。

第一、第二梯队的城市均位于东部,第三和第四梯队12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位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有3个城市,西部地区仅有西安市和成都市2个城市。可见,东部地区在创新发展上领先优势明显。

在前四个梯队的15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位于南方,只有4个城市位于北方,可见,南方在创新发展上比北方要先行一步。

主要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具体各维度得分情况如下——

主要城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各维度得

接下来,我们将对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指数位列第一二三四梯队的城市,进行逐一的分析比对。

第一梯队领跑者代表:北京

北京

北京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86.59,居所有主要城市第1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89.31,居第1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80.13,居第1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94.69,居第1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80.06,居第1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北京近年来一直稳定在高位。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自年以来一直保持着6%左右,年虽有所下降(5.64%),但仍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3%)1倍以上;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保持在5%左右,年为5.30%,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56%)的1倍以上。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北京近年来呈现出快速上涨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33.61件/万人上升到年的94.59件/万人,5年间增长了1.8倍,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9.75件)的10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加家,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家)的1/10以上。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北京市绝大部分指标均位列第1位。

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中央级高校38所,约占全国(个)的1/3;

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下属的中央级科研院所个,超过全国(个)的1/2;

拥有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个,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3个,数量规模均排名首位。

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36亿元,约占全国(.49亿元)的1/4;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61项,占全国(项)的1/3以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89亿元,占全国(14.2亿元)的1/3以上。

空气质量是北京创新发展的最大短板,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61.92%,在36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29位。

总体上看,北京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跑者城市,创新基础雄厚,创新投入总量大、强度高,创新产出丰富,创新生态优越,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支撑作用,但在空气质量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

第二梯队挑战者代表:上海、深圳

上海

上海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51.86,居所有主要城市第2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24.92,居第4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66.42,居第2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45.73,居第3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59.14,居第3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上海市近年来一直稳定在一定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自年以来保持在3%以上且并未超过4%,一直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保持在4-5%左右,年出现一个降低趋势之后,年至年均呈现上升态势,一直保持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上海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16.93件/万人上升到年的41.54件/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9.66%,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9.75件)的4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加多家,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家)的5.74%。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上海市绝大部分指标均位列第10位以内。

上海市拥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科技大学等中央级高校11所;

拥有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台、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等中央级科研院所13个。

上海市拥有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为5家,占全国首批29家的17.24%;外国人才来华工作数人次,居全国首位,远超国内其他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家,占全国(家)的6.45%。

上海市排名靠后的指标是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年为.95人/万人,在36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34位;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5.34%,排名17位。

总体上看,上海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挑战者城市,创新基础坚实,创新投入强度较高,创新产出较为丰富,创新环境良好,尤其在引用国外人才和培育科技型企业方面表现突出。

深圳

深圳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50.99,居所有主要城市第3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3.93,居第34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61.26,居第3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55.44,居第2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63.68,居第2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深圳市近年来一直稳定在一定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自年的3.77%持续增长至年的4.34%,一直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波动较大,年降至4.37%,年猛增到9.58%,年回落到7.66%,一直保持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深圳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50.03件/万人上升到年的85.29件/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1.26%,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9.75件)的近9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加1多家,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家)的8.40%。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深圳市绝大部分指标均位列第10位以内。

深圳市拥有0所中央级高校;拥有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等中央级科研院所3个;

拥有移动网络和移动通讯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电安全监控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先进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太空环控生保与航天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因组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圳高新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

年,深圳市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73%,居主要城市首位;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8万元/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万人专利申请量为.43件/万人,远超国内其他城市。

深圳市排名靠后的指标是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年为64.34人/万人,在36个主要城市中排名最后一位;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为7个,排名27位。

总体上看,深圳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挑战者城市,创新基础亟待提升,创新投入强度较高,创新产出较为丰富,创新环境良好。

第三梯队建设者代表:西安、广州、杭州、武汉

西安

西安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39.78,居所有主要城市第4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16.44,居第8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48.16,居第4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38.53,居第4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46.52,居第8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西安市近年来一直稳定在一定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自年以来保持在5%以上,年略有降低,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13%);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持续增长,从年的0.99%提升至年的4.3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56%)。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西安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11.32件/万人上升到年的31.39件/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63%,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9.75件)的3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加率为17.53%。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西安市大部分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西安市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中央级高校5所;

拥有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地球环境研究所、第二监测中心等中央级科研院所4个;拥有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

年,西安市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达到85.71%,居主要城市首位;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为4.82%、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18%、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76.57%、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GDP比重为11.35%,均在主要城市中居于第2位。

年,西安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49.32%,排名为33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仅为2个,排名为25位。

总体上看,西安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者城市,创新基础较好,科教资源相对丰富,创新投入强度较高,创新产出较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广州

广州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37.41,居所有主要城市第5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18.69,居第5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44.47,居第6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35.71,居第5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43.64,居第11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广州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自年以来稳定增长,年达到2.4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3%);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一直保持持续上升态势,从年的3.88%提升至年的7.8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56%)。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广州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9.74件/万人上升到年的27.23件/万人,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9.75件)的近3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猛增到年的家,年均增加多家。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广州市大部分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广州市拥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中央级高校5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中央级科研院所8个;

拥有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共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年,广州市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83%,在主要城市中居于首位;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家,排名第2位;高新技术企业数为家,排名第3位。

年,广州市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仅为14.8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地区GDP比重为1.97%,均排名21位。

总体上看,广州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者城市,创新基础较好,科教资源相对丰富,创新投入强度高,重视财政科技投入,创新产出较多,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大,但在开放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杭州

杭州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35.84,居所有主要城市第6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14.21,居第11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45.37,居第5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28.01,居第8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53.50,居第4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杭州市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自年以来一直稳定在3%左右,年达到3.1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3%);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保持5%以上,年为5.9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56%。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杭州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19.87件/万人上升到年的46.37件/万人,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9.75件)的4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杭州市大部分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杭州市拥有浙江大学1个中央级高校;拥有水稻研究所、茶叶研究所、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第二海洋研究所、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等6个中央级科研院所;拥有功能材料计量检测标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大网新绿色智慧城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先进能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纺织与日用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流程生产质量优化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光电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园艺作物品质调控与应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2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年,杭州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当年新增在孵企业数为家,排名第3位。

年,杭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GDP比重为0.97%,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为12.81%,均居于第24位。

总体上看,杭州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者城市,创新基础一般,创新投入强度相对较高,创新产出较为丰富,创新环境优越,创新创业活跃度高,但在成果转化、开放创新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武汉

武汉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35.03,居所有主要城市第7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25.70,居第2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37.01,居第9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32.01,居第6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46.77,居第6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武汉市近年来保持增长态势。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从年的2.66%增长为年的3.20%,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3%);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保持快速增长,年增长为6.5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56%。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武汉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9.76件/万人上升到年的28.42件/万人,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9.75件)的近3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长率为29.25%。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武汉市大部分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武汉市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中央级高校8个;

拥有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油料作物研究所等中央级科研院所7个;

拥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共25个国家重点实验。

年,武汉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16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29个,均排名为第3位。

年,武汉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9.86%,排名仅为23位。

总体上看,武汉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设者城市,创新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投入强度不低,创新产出相对丰富,创新环境良好。

第四梯队追赶者代表:合肥、长沙、成都、厦门

合肥

合肥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27.12,居所有主要城市第10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11.83,居第19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39.31,居第7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17.49,居第13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36.44,居第15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合肥市近年来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从年的2.78%增长为年的3.24%,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3%);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保持快速增长,年达到11.83%的较高水平,年略降但仍有7.2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56%。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合肥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4.27件/万人上升到年的21.24件/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7.8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长率为23.87%。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合肥市部分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合肥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中央级高校2个;拥有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所等中央级科研院所3个;拥有同步辐射实验室等1个国家实验室。

年,合肥市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21%,在主要城市中居第3位。

年,合肥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61.37%,排名为30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示范基地数量为3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76万元/人,排名均为25名。

总体上看,合肥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追赶者城市,创新基础一般,创新投入强度较高,创新产出较为丰富,创新环境较好,但在空气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长沙

长沙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25.85,居所有主要城市第11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17.56,居第7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28.77,居第14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23.18,居第11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33.56,居第16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长沙市近年来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从年以来一直保持2%以上,年为2.43%,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3%);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保持2%以上,年之前呈现下降趋势,年略显回升,为2.48%,未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56%。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长沙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10.92件/万人上升到年的26.14件/万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长率为28.03%。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长沙市一些指标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长沙市拥有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炭/炭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网输变电设备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

年,长沙市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为.45人年/万人,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4位。

年,长沙市基础研究经费10.08亿元,排名为24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GDP比重为1.01%,排名为23位。

总体上看,长沙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追赶者城市,创新基础较为雄厚,创新投入强度不低,创新产出较为丰富,创新环境一般,但在基础研究投入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成都

成都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25.66,居所有主要城市第12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13.60,居第13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22.59,居第19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23.46,居第10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50.04,居第5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成都市近年来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从年以来一直保持2%以上,年为2.3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3%);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自年以来持续上升,年升为3.03%,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56%。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成都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6.50件/万人上升到年的19.02件/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9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长率为22.89%。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成都市一些指标处于相对领先地位。成都市拥有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中央级高校5个;

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沼气科学研究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输血研究所等中央级科研院所5个;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

年,成都市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仅为81.5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地区GDP比重为4.88%,在主要城市中均排名3位。

年,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为55.18人年/万人,排名第28位;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4.38%,排名第26位。

总体上看,成都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追赶者城市,创新基础较好,创新投入强度一般,创新产出较为丰富,创新环境优越,但在人才引育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厦门

厦门市产业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指数为24.11,居所有主要城市第13位。其中产业创新基础指数得分6.05,居第32位;产业创新投入指数得分33.48,居第10位;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得分14.40,居第18位;产业创新环境指数得分42.96,居第12位。

从创新投入的变化趋势来看,厦门市近年来一直保持一定增长水平。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自年以来一直持续增长,从年的2.80%增长至年3.27%;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由3%以上于年略降为2.85%,年又上升为2.9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56%。

从创新产出的变化趋势来看,厦门市近年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年的7.16件/万人上升到年的23.47件/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6.8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年均增长率为13.53%。

从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来看,厦门市一些指标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厦门市拥有厦门大学1个中央级科研院所,城市环境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2个中央级科研院所。

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18%,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位;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03%,排名第3位。

年,厦门市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仅为0.75项当量,排名33位;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3万元/人,排名为32位。

总体上看,厦门市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的追赶者城市,创新基础较弱,创新投入强度不低,创新产出较为丰富,创新环境良好,但在成果质量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