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第一天
大家肯定很开心
没出去玩宅在家的童鞋们
今天也不会无聊
因为还有好片可以看呀
最近
靖江频上央视
城市1对1
推荐阅读
靖江被全世界瞩目!45分钟,央视这样说.......
传奇中国节·中秋
推荐阅读
刚刚,央视一套、四套向全球展示“靖江人的中秋”
全世界都知道了
靖江
这座花园城市
而明天
靖江又再次被央视选中
登上cctv-10大型系列纪录片
《中国影像方志》
在中国,有句话叫“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而地方志承上启下,记录了各地的历史变革、文化传承、地理风物、风俗民情等,形成了独特的方志文化。
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用影像记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镜头见证中国梦的实现。
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解读地方志、从地方志的角度彰显中华文明,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而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立传。
《中国影像方志》计划全国每个县和县级市各拍1集,计划摄制集以上。
CCTV-10
10月2日晚间21:33
《中国影像方志·靖江》
山水变换,实业救国
01:40“
三月三,上孤山。
”
水陆变迁的神奇之地
靖江,位于江苏中部,有“苏中小江南”之称。
这里的风土人情之所以独树一帜,还要从古时的水陆变迁说起。
三国时期,靖江地区叫马驮沙。传说孤山寺为了重修庙宇,让马驮土上山,有匹白马在负土的过程中突然从孤山上跳入江中。在这白马入江之处,渐渐涨出一块沙洲,这块土地就是后来的靖江。
反映马驮沙传说的浮雕
明成化七年,当时的应天巡抚滕昭因长江流域江盗肆虐,危及百姓,于是便奏请将马驮沙单独设县,利用马驮沙的特殊地理位置打击江盗。为祈求这座江边城邑从此安定太平,明宪宗将县名钦定为“靖江”。
之后,靖江还发生过两次重要的沙洲并陆。
明万历至天启七年,孤山的西北部率先与泰兴县接壤,之后,其东北部又与如皋县连接起来。这块新形成的土地与原先的沙洲,一起被靖江人称为“老岸”。
靖江的第一次并陆
清嘉庆四年,靖江南部涨起一片沙洲,这整片新涨出来的沙洲与老岸以横港为界,人们把这第二次成陆的土地叫做“沙上”。
靖江的第二次并陆
两次水陆变迁给当地的人文环境带来了有趣的影响: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们,说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方言:江淮方言和吴语方言(老岸话)。
靖江宝卷
老岸话至今在“靖江宝卷”,一种民间演唱和说唱文学体裁中存在,被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纺织可制衣,造船可远航
靖江在工业方面也不乏全国领先的行业。
清末民初,日本向中国大量倾销纺织品,为抵制日货,靖江人刘国钧弃商从工,主持经营大纶机器织布厂,开始试织最受欢迎的斜纹布。
在假扮工人去英商纱厂取经、反复试验后,刘国钧的织布厂终于生产出了在当时中国可称为第一流的产品——“蝶球牌”斜纹布,有效地抵制了日本纺织品的倾销。
蝶球牌斜纹布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侵华,很快便占领了上海。发誓绝不做日本顺民的刘国钧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毅然放弃上海的产业,辗转到重庆重新发展纺织工业。
刘国钧塑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国钧率先进行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动将自己的公司进行了公私合营,他经营的大成公司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大成公司一年的总利润达到常州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靖江现在还是全国第一大民营造船基地。年靖江全市造船总计.6万载重吨,占全国总载重吨的13.3%。而且,当年所造的60艘船,全部是出口船舶。
靖江的造船工业
但在40年前,靖江的夹港里,只停靠过客轮,更多的是木船与小舢板。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与长江为伴的靖江人开始尝试造船。从拆散废弃的轮船起步,到装配轮船,再到制造万吨轮,这里的造船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靖江的造船工业
无论是实业救国还是造船业的崛起,靖江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像当年驻扎在这里的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影像方志》的总导演
罗安
曾是靖江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
罗安(总导演)
科教频道《地理·中国》制片人
曾任科教频道《人与社会》栏目编导、分制片人
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第五集《民心所向》导演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制作特别节目《与人民同行》
制作教师节特别节目《奠基》,获得教育部、总局颁发的特别节目一等奖
年获得央视科教频道十佳制作人
他制片的《地理·中国》,五年来,拍摄多小时珍贵影像,首次发现并记录数十处绝世美景,向世界推介中国的自然奇观。节目在东南亚、美洲等地播出时引发热议,被誉为“最权威电视版的中国国家地理”,有力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获得国产优秀纪录片栏目、台级品牌栏目等荣誉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