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两天,央视带你探秘盐城

“五一”假期

盐城又上央视啦

CCTV-10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

连续两天推出30分钟特别节目

《神奇的潮汐树》

《滩涂中的秘密》

向观众展现盐城的独特魅力

浅水滩涂之上

如何顺利出海

茫茫大海深处

怎样辨认特殊的“道路”

潮涨潮落的海岸滩涂

淤泥之中暗藏玄机

不同物种究竟如何达成共存

让我们跟随镜头一探究竟

神奇的潮汐树作为海洋和陆地交界的海岸线

见证着海水的力量

大多数海岸线有着弯曲不平的形态

而在盐城

海岸线呈现出罕见的笔直形态

不仅如此

滩涂上还经常出现一些

奇特的图案和现象

这里的人们

如何与这条几乎平直的海岸线相依共存?奇特的“潮汐森林”当航拍飞机升至高空观察盐城的海岸壮观的一幕出现了在滩涂地上

赫然出现了一片“参天大树”

这些“大树”不仅有粗壮的“树干”

甚至在枝干上还发育出一根根“枝条”当地百姓将这种奇特景观

称作“潮汐森林”

盐城一带常见的泥沙质滩涂

较为细腻松软

这样的质地

使得潮沟的形状

会不断随着潮汐的方向发生变化

壮观的潮沟不仅形成了盐城海岸线上独特的风景更见证着当地人与海洋共生的卓越智慧海水下树状的“道路”盐城东台弶港镇巴斗村那里的百姓世代以捕鱼为生巴斗村渔民每逢出海都要在当地的出海口梁垛河闸准备一种特殊的捕捞船

在当地

自古以来都使用平底船只因为当海水水位较低时尖底船会由于底部不稳导致侧翻而平底船则可以安稳地落在沙滩上

由于泥沙含量大

渔船底部的海水浑浊不清渔民们表示海水下其实存在着树状的“道路”只有经验丰富的渔民才能准确判断行船道路和下网地点这正是当地渔民长期与自然共处的生存智慧盐业让这座城市繁荣富庶

古瓢城周围

分布着不少晒盐场当地人在此建立城市是因为丰富的海水资源带来了优越的盐业发展条件

他们不仅发明了充满智慧的制盐工具

还利用城市周边的河流将食盐运送出去高度发展的盐业最终让这座城市变得繁荣富庶

发绣,古代以黑发绣之,又称为墨绣

随着发绣工艺不断开拓创新

发绣艺人们大胆摸索出“晕色”手法

用国画色彩作底,改墨绣为彩绣

相比于寻常刺绣所用的丝绸和棉麻

头发丝的质地更为脆弱

因此,发绣的制作

需要极强的耐心和细致的手艺

在盐城

盐业的发展

筑就了城市的根基

精美的发绣

折射出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

生活在古瓢城的先民们

为了适应盐碱地环境

摸索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生存法则

也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民间文化

让人类与海洋互利共存

延续千年

滩涂中的秘密

挖蛤蜊是渔民们

特别熟悉的生活方式

赶海之后拔去路途中的一种草

已经成为当地赶海人的一种习惯

渔民们为什么挖完蛤蜊

会在滩涂上顺手拔草呢?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草

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经验丰富的赶海人

盐城东台临近黄海

这里的潮汐一天两次

每当潮水退去

滩涂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海产

当地百姓每天赶在潮落的时机去往滩涂上挖蛤赶海之后拔去路途中的一种草

看似轻而易举的劳作

实则是对经验和技巧的考验每天两次的落潮让渔民们满载而归候鸟“空中加油站”

鸟类在栖息和觅食的时候

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

有着特定的要求

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

这片滩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候鸟“空中加油站”

极危鸟类勺嘴鹬

以及小青脚鹬、黑脸琵鹭、

东方白鹳等濒危物种

对条子泥都情有独钟

维持滩涂平衡

条子泥是麋鹿理想的家园

不同的生物种群之间

往往相互制衡

互花米草会侵占

贝类和鸟类的生存空间

麋鹿啃食嫩叶

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除了依靠麋鹿自然取食之外

还需要对互花米草进行了人工干预

渔民们常年参与到除草行动中

守护候鸟的栖息地

独特的滩涂地貌和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不仅吸引了候鸟

也为赶海渔民提供了便利

盐城一带

渔民们不仅熟知潮汐的规律

还能够利用

大自然提供的便利通道出入海洋

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

构成了壮美的滩涂文化景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