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好了,你们有没吃?”
不管多忙,每天吃完晚饭,徐建刚有两件事一定要做:一是到丹寨的东湖畔去走上几圈,二是给老婆打个电话。
东湖不多大,但每天几圈下来,给了他一个好身体;跟老婆的话也不算多,来来回回几句家常,但这就是夫妻俩异地日久,还能维护好感情的基础。
一晃眼,这已经是徐建刚来丹寨的第3年。
这3年,也恰是杭州滨江跟贵州丹寨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全面深化的3年。
3年之间,两地领导每年数次互访、商议年度计划,滨江在“真金白银”的援助之外,更推动了两地干部、教师、医生队伍的深度交融,理念实操并重,真正授人以渔,从“人才基建”上助力丹寨脱贫。
正是在此背景下,滨江干部徐建刚和同事们来到了这里。
(大山中的丹寨)
“到了丹寨,跟这里的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后,我们本着‘按丹寨所需,尽滨江所能’的原则,总结出了一套‘扶理念、强产业、补短板、惠民生’的总体扶贫策略。”
以此策略为引,滨江的一线援丹队伍,与滨江发改、人社、教育、医疗、工会等各部门,前后端通力协作,从产业发展、劳务帮扶、民生项目、教育医疗、社会援助和党建引领六大模块切入,展开了对丹寨的全面脱贫攻坚。
多方努力下,去年4月24日,丹寨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然而“脱贫不脱政策”,滨江的扶贫工作者们,仍在坚守之中。
枝头的“黄金瓜”
作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核心手段,推动与夯实特色产业发展,是滨江为丹寨设计的脱贫基本路线之一。
年全面开展针对丹寨的结对扶贫工作以来,滨江已累计投入资金1.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当地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滨江助力丹寨落地实施的各类项目49个,涉及全县7个乡镇(街道)、个村,产业利益联结贫困人口人,使5万多群众受惠。东西协作之下,丹寨的农特产品行销全国,总价值已达.71万元。
(丹寨农户正在抢收吊瓜,摄影黄晓海)
“我们选择核心产业的原则很清晰,就是‘有基础、有带动、有动力、有优势’这‘四个有’”。徐建刚解释说,有基础、有优势都好理解,有带动,是指这个产业要有当地的能人或企业带动,不能光凭一腔热血,有动力则是指当地干群做这个产业项目的时候,“要能感受到热情,要觉得有盼头。”
(徐建刚在当地贫困农户家走访)
丹寨的“四个有”产业项目中,吊瓜、板蓝根套种无疑是最典型的产业之一:吊瓜是丹寨原本就有种植的经济作物,但彼时全县总种植面积还不到亩,远没形成规模化效益。板蓝根作为苗家蜡染的原料之一,在当地种植历史更是悠久,问题也颇相近。
“吊瓜喜阳,是攀藤植物,悬挂式生长,而板蓝根喜阴,铺地生长,我们跟当地政府、农业专家多方研讨之后,提出把这两种作物套种,不只习性上完美契合,也大大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双方协力推动之下,现下丹寨的吊瓜、板蓝根套种面积已超亩。
(当地丰收的吊瓜,摄影黄晓海)
规模效应生成,农户的增收可谓扎实。
以滨江在当地投建的主要套种基地之一、常住人口千人的兴仁镇烧茶村为例,由于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村里种植的作物本以水稻、玉米等口粮为主,以吊瓜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原种植规模只约百亩。
“村集体收入,一年大概在到元,约等于没有。”
村支书杨秀贤说,去年启动了吊瓜与板蓝根套种后,由于各有企业带头保底收购,销路完全不愁,村民种植积极性高,加上作物对丹寨山地环境的高度适应与村民从前的小规模种植经验,一年功夫,村里的套种规模迅速达到亩。
“村集体直接增收50多万,年底能分红了,加上在套种基地里工作的工钱和基地建立过程中拿到手的土地流转金,村民收入很快上去了,收入方式也变得多元。”
63岁的村民吴育芬对此深有感触。
由于丈夫年事已高,自己腿脚时有不便,三个女儿也都不在身边,吴育芬一家“地种不动、活干不了”,生活多年来一直在窘境中徘徊。
“大女儿在贵阳,家里带孩子,也不宽裕,接济不了我们;二女儿、三女儿在浙江、福建打工,更加顾不上了。三女儿前些年还离了婚,小孩我在带。”
(爱笑的吴育芬)
小个子的吴育芬很爱笑,笑得发自内心,讲起从前的艰辛,并无半分伤感、抱怨,“村里搞起套种基地,我就去帮忙,浇浇水、下下肥,干一个月有差不多块钱。”
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现下她还跟丈夫一起养了3头小猪。“小猪长得快,年底就能卖。这个日子比以前是好太多了。”
吴育芬说,如今小外孙已经上学,不再四下围着她转,她也可以了无牵挂地好好干活——此生还未出过丹寨的她,对杭州滨江毫无概念,她只希望这个“滨江送来”的基地,今后越做越好,日子能长长久久地稳定下去。
理发店和车间的幸福感
如果说强产业是在“开源”,劳务帮扶就是在“增流”,是扶贫工程中一种相对传统的就业拉动方式。
但作为国内顶尖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行事,素不喜照搬传统。
3年来举办13次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多个,直接助力丹寨的劳务输出之外,滨江的心思,更多地花在了针对丹寨贫困青年的劳务技能培训上——目前滨江为丹寨组织开展的贫困人口培训已有17期,累积培训人,成功就业人。
“我们主要为丹寨的年轻人开了两种班,一种是花都美容美发班,一种是宇视实训班,都是跟滨江的企业合作的。”
另一位滨江挂职干部徐赟解释道,前者顾名思义,就是把丹寨的年轻人送去滨江的花都美容美发学校学习,学成之后可以选择留在杭州,也可以选择回来创业;后者则是类似定向委培,从实训班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宇视科技工作,“双向引流,也是一种特色。”
(徐建刚(右一)、徐赟(左三)正走访当地贫困家庭)
以37岁“高龄”参训,毕业后回乡创业的满益雄,对丹寨当地贫困青年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
满益雄的店叫“名剪堂”,就开在县城金钟社区门口。
这里是全县高山、深山移民搬迁户的主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满益雄自己就是曾经的山居贫困青年之一。
看着他手上的老茧,很多人会以为他是位“老师傅”,但实际上,这些年他干过工地、进过各种厂,直到去年5月都还在宁波打着临工,领着元一天的工资,担心当天有没有“下顿”。
改变生活的,是村支书的一通“想不想去杭州学理发?免费还有补贴。”
放下电话,满益雄是犹豫的,“我这个年纪真不算小了,会不会学不好,会不会给人笑?”可是想想年迈患病的母亲、刚上初中的孩子,自己又是孤身一人,有机会学手艺,还是必须把握。
(满益雄正在自己的店里帮顾客剪头发)
人到滨江,他正式成为了花都“锦程扬帆班”的学员,手上的老茧,就是他在班里用勤奋弥补年龄差距的最好证明。
去年8月,学成归来的满益雄按自己的计划,回乡开起了理发店,还在社区里收了3个徒弟。
“现在自己开店,一天能赚三四百块,最重要的是能留在家里陪着家人。”满益雄说,等生意稳定了,他还要再去滨江深造,学习美容美发的高级课程。
满益雄的店蒸蒸日上,而离他百米之外、易地扶贫点的“扶贫车间”里,员工们同样热火朝天。
所谓易地扶贫,就是一种将高山农户迁到县城,让他们的居住环境从深山换成交通便捷、配套齐全的居民小区的扶贫模式。可搬出深山只是第一步,“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后两步怎么走?
滨江为丹寨投建了环绕易扶点的多座扶贫车间。
车间以扶贫对象的年龄为区划设置,分为蜡染、洗涤、制衣三类,除制衣车间还在建设中外,蜡染和洗涤车间都已顺利投用。
(建设中的制衣扶贫车间已部分投用)
“蜡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易扶点这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苗家阿姨都有传承,所以蜡染车间的员工以中老年人为主。”
金钟社区党工委副书记蒙莉说,相对年轻的易扶点居民,会被安排去洗涤车间。“丹寨有万达小镇,小镇上有酒店,酒店的床上用品,本来都是运到市里去清洗,洗涤车间建成之后,现在就可以承担这些床上用品的清洗了。这也是一种因地制宜。”
跟蜡染车间的同事们一样,61岁的王娜下勒不懂汉语。靠着年轻的苗家姑娘翻译我们得知,王娜下勒家在山中,膝下独女已经出嫁。下山前,她和老伴相依为命、务农为生,几亩水田一年打下的十几担米,就是一家人全部的收入来源。
搬到县城后,按照政策,她和老伴分到了40多平米的安置房,只需每人支付元,就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丹寨县城的房产。
现如今,王娜下勒在车间“朝九晚五”,中午管饭,午休一小时,保底工资元,计件提成,一个月全勤,两千多的收入不成问题。
(王娜下勒正在蜡染车间工作)
收入稳定,自己带的两个小外孙也已长大,苗家节庆多,没有后顾之忧的她常回寨子探望哥哥,唱歌、喝酒、跳芦笙,“人人都说我享清福了。”
同样幸福感满满的,还有洗涤车间的蔡金春。
从深山出来之后,跟王娜下勒一样,蔡金春也跟一家人住进了新居,父母、公婆成了左邻右舍,时时方便照应,一双儿女在马路对面上学,下班要是晚了,滨江还特地为金钟社区援建了晚托班“4点半学堂”,她从班里接回孩子,买菜就在近旁。
(4点半学堂的老师正带孩子们做手工)
“不只是配套设置得方便,质量也好。我们的‘4点半学堂’里,老师还会教小孩打篮球、画画、念古诗……生活真的变化太大了。”蔡金春一面叠着床单,一面幸福而腼腆地笑。
10年的念想
从“扶、强、补、惠”的总体扶贫策略中看,民生项目的建设就是在“补短板”,其中尤以饮水工程为要。
丹寨的各个乡镇,近年来陆续解决了饮水问题,但在相对落后的南皋乡,直到去年,用上放心的自来水还是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作为曾经的南皋乡乡干部,怎么给乡里建一座水厂,肖启益惦记了10年。
“南皋乡的饮水问题,实际就是旧时丹寨的一个缩影。”肖启益介绍说,当地饮用水源以山泉水为主,每个寨子、每个村都有一个独立供水系统。
(南皋乡石桥村)
“说是供水系统,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引水工程。一个村的人到附近的山坡上去找山泉的泉眼,找到一个水量大的,就插一根橡胶管进去,然后把管子一路接到村里。小一点的村接一个泉眼,大一点的就多接几个,村里做一个高位水池,把水通到各户。我在南皋乡的时候,乡政府也是这样靠接管子取水,一根橡胶管从泉眼接过来,接了有11公里。”
道阻且长,各种状况就难以避免。
山泉水量不稳,不时化为涓涓细流,已算是比较小的问题——由于村与村间多多少少会有的矛盾纠葛,不少人会出于报复性目的或单纯因为贪方便,中途截断别村的饮水管,将泉水引到自家。“橡胶管一刀下去就断了,而且动不动几公里、十几公里的长度,想找截流点都很难。”
当然,比起季节性枯水,这些都还算不上困扰。
丹寨的丰水期雨量充沛,但每到11、12月枯水期来临,山泉就逐渐干涸,供水问题在春节前后达到顶峰,长期困扰着当地山民。
“南皋乡有南皋河流经,本来是不缺水的,但因为河道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源标准,老百姓只好在枯水期前到河滩上挖坑,蓄一些山泉,冬天就去蓄水坑里挑水喝。”肖启益叹口气,“其实山泉水大肠杆菌也是超标的,只是大家多少年喝惯了才没事。外来的人一喝,多半都要闹肚子。”
年,南皋乡政府就开始多方着力,谋划自来水厂建设。群众工作一早展开,厂要建起来,差的就是一个“钱”字。
第二年,肖启益调到县水利局,给南皋建水厂,更成了他心头最大的念想。
年,滨江的资金来了。
“滨江为南皋水厂项目出资万,县里自筹89万,县里的资金我们用作征地款了。水厂第二年就验收完成,中间受天气影响还拖慢了几个月,可以说是效率奇高。”
(崭新的南皋水厂)
肖启益笑说,丹寨节俭惯了,滨江援建南皋水厂的万元,他们用了.6万,剩下的退了回去,已调剂给其他项目使用。
现下,日处理量达2千吨的南皋水厂,已在为乡里4个村约4位村民稳定供水。
“其实从供水能力上,南皋水厂是足够覆盖8个村的,但毕竟用山泉水不用缴水费。自来水收费这道坎,有些村的老百姓理念上还是过不去。但相信日子长了,看到其他村用了自来水的好处,大家会慢慢改观。”
据统计,3年来,滨江在丹寨饮水工程上的总投资额已超千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厂2座,铺设配套饮水管网.公里,惠及当地群众2.35万人。
基础工作还在推进,但肖启益已经很乐呵:10年的念想,完成一大半了。
心与手
教育与医疗,无疑是民生之基。
3年来,滨江一面把杭州的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总计48人,集中性、大批次请到丹寨送医、送教,以“组团式培训”助力当地教育医疗水平提升,一方面也把培训中优秀的当地骨干邀至滨江,跟岗交流、同岗比学,为丹寨造就了一支具备带动性的本土医疗教育队伍。
作为县城易扶点的对口学校,丹寨金钟一小的在校学生超人,七成以上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八成以上为留守儿童。
(安置点旁的金钟一小,校舍簇新)
教龄20年的本地教师潘光英进校后很快意识到,针对校内学生的心理辅导,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性需求。
“不少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留守的孩子都存在自信心方面的问题,看待问题偏消极,早恋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潘光英学盲文手语出身,刚参加工作时带特教班的经历,让她在县里各小学执教之余,义务坚持了近20年特殊儿童的走访、教育工作。看到这些身心健全的孩子们深陷烦恼,她决心行动起来。
去年10月,跟滨江过来送教的老师交流后,潘光英立刻得到了去滨江江南实验小学跟岗学习的机会。
“那边有一位叶丽霞老师,是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她在学校里办了学生心理辅导站,这正好也是我想做的事情。”来滨江后,一次次的学习与旁听中,潘光英总结出了做学生心理辅导的最关键原则:平等交流。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七年级的男生来找叶老师,说自己厌学。叶老师跟他聊开了之后发现,家长给他报了各种班,孩子实在喘不过气了。换做丹寨的老师听了这话,多半就是严肃教训孩子要好好学习,你不努力你将来就只有打工……但叶老师不一样,她是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跟他商量了一个能够回归正轨的方案,孩子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都可以谈,在谈的过程中,她会把老师的观点融入进去做引导,孩子的接受度很高。”
回到丹寨,潘光英就开出了县里第一个设施完备的校园心理咨询室。她的心理辅导实效,也很快在大量的实践中展现出来。
一次,一个六年级的男生因为失恋睡在教室,茶不思饭不想。孩子格外高壮、性子暴躁,家人、老师,谁都两手一摊,表示教之不了。听说这个状况,潘光英去了教室。
“这男生确实有点凶,我走近了,他抬眼瞟我一下,不讲话。但我不跟他说教,也不要求他什么,就给了他10块钱,说你现在肯定又累又饿,你拿这钱去吃碗炒饭,再回家睡一觉。我知道你苦恼,想不通为什么你女朋友跑掉了,你明天回来我就教给你。”
孩子真听了话,第二天来时还理了发。畅谈之后,潘光英教给他一个道理: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能力真正去恋爱。
第二个学期,孩子的科学课成绩从20分多分涨到了80多分。消息传开,现如今除了本校学生,丹寨各地都有家长把孩子送来做心理辅导。
好事成双,不可偏废。滨江理念的深度传递,同样发生在医疗领域。
现如今丹寨的教育医疗系统中,跟金钟一小心理咨询室同样出名的,医院的医学模拟实训基地。
(实训中心)
这幢总面积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是滨江投入万元助力建成的黔东南州首个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县级全方位医学模拟实训基地。
基地内远程学习会议室、临床技能实训大厅、内科外科技能实训室、内镜操作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一应俱全,同时还拥有套先进医学模型。
在这里,医护人员和实习生们不仅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练习,训练心肺腹听诊、触诊等等,还能实践胸、腹腔穿刺、腰椎穿刺、超声下肾脏穿刺、动脉穿刺等复杂医技。
(基地里,医护人员正用人体模型实训医技)
“第一次上台做气胸穿刺,和看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虽然拿针的手微微颤抖,但回忆起日复一日的实训,何鹏心里还是有底。
去年夏天,27岁的何鹏第一次在手术台上独立操刀——两年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他,是实训基地建成后的首批学员之一。
“基地对我们帮助很大,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何鹏觉得,学校里以视频教学为主的方式,对于临床经验的积累意义有限,“在这里实际动了手,加上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才算把技术活学活用了。”
何鹏口中的老师,医院的主治医师、科教科主任史昌梅。
“实训基地成立以来,滨江的医生和本地的骨干,都会定期来现场教学,已经完成了理论授课80多次,技能培训20多次,培训了全县各类医护人员、实习生超人次。”
史昌梅欣慰地介绍说,医院的医护人员外,实训基地的教学也辐射了丹寨的村医与乡镇卫生院医生,疫情中,基地还承担了当地抗疫能力提升的任务,多次举行防护服穿脱、新冠核算采样培训工作。
“只要想学,随时都可以来。”史昌梅自信地笑言,实训基地模式,让滨江和丹寨在直接的医疗人才和技术输入之外,走出了一条创新的“医疗扶贫路”。
“愿你们从此坚强”
齐心方可协力,协力方得断金。滨江对丹寨的帮扶,亦非政府的一力独支。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同心参与扶贫之下,滨江促成了丹寨63个深度贫困村与东部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的全覆盖结对。
年来,滨江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向丹寨捐赠的资金、物资,更已累积近万元,捐助、结对的当地学生人数超人。
这其中,滨江中赢控股为丹寨民族高中设立的“圆梦教育基金”,可算是最典型的例证之一:基金去年设立之后,校内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每年都有机会获得到1元不等的助学金。
(丹寨民族高中)
刚升高二的王胜龙,就是此次拿下一等助学金的孩子之一。
今年17岁的他,直到初一才“真正见到”了父母。
“我很小他们就去广东打工了,做什么工作我也搞不清,有的时候他们过年会回来两天,有时候一年也回不来,就是爷爷奶奶照顾我。”
黑框眼镜、精瘦,内向的王胜龙,说起话来有些怯生生,“家里比较难。地是有的,但爷爷奶奶都种不动了。”
初一那年,父母突然回来了。夫妻俩在县里找了间小店面,晚上在家做衣服,白天拿去卖,经营起小型家庭作坊。
有没有怪过他们,这么多年留他在家?王胜龙低下头,摇了摇。
“很开心,不怪。”他还是低着头,“就是他们回来之后,天亮了出门,晚上八九点才回,能见到的时候还是少。我现在住校了,更见不到。”
王胜龙说,父母做的都是苗家传统服装,单价不高、经营不易,但回家说了助学金的事,父亲还是笑着把钱交还给他,告诉他他已经长大了,钱可以自己支配。
为了想这笔钱怎么花,他又好一阵踟蹰,最后拿出30元分子钱,跟室友合买了一个新保温壶,权作这次的奖品。
“其他的我想了想也没处花,就存着大学里用好了。”年级排名第五的他,基本已锁定了一本线上。“我想好了,要考东部的大学,去学信息技术,但我不想留在大城市,我要回丹寨,找我自己的路。”
突如其来的豪迈过后,王胜龙又变回了那个安静而害羞的孩子,“再有,就是谢谢滨江……其他的说不上来了。”
(丹寨民族高中)
听着王胜龙的叙述,跟他同班、也拿下了一等助学金的杨正香,头垂得比他更低。
聊到自己的父母,嘀咕了一句“他们在福建”,姑娘止不住地啜泣起来,再没能平复到可以对话的状态。
老师说,杨正香成绩同样优异,年级排名第三,但不知为什么,她总是习惯性地否定自己。“以前我也问过她,她说她想考南京大学,毕业了留在城里。但她特别孝顺,爷爷奶奶把她带大,她还是想着要回来照顾老人,想到这里又哭了。”
望着止不住泪水的杨正香,王胜龙想劝又不知如何开口。我也只能拍拍两个孩子,留下一句“愿你们从此坚强”。
暖心的阵地,暖心的笑
扶贫工作者的角色是多元的,“调研员”“参谋员”“战斗员”“宣传员”,随时切换。
而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建引领的作用也无须赘言。
人无家不立,业无基不行。基层党组织如若缺少温暖而广泛的阵地,党建扶贫必难全力施为,基层扶贫工作者也必处处掣肘。
年之前,丹寨许多贫困村的村委,就都没有固定的党群活动场所。
“有些村,谁当村支书,就把村委会的牌子挂到谁家门口。村里要开会,人全挤在小会议室,小会议室挤不下了就站到院子里,有时候院子都站不下……”丹寨县龙泉镇团委书记、党建办负责人杨明婧,对当时的景象记忆犹新,“很多村的党支部书记都叹过气,觉得受场地限制,群众没了归属感,党员也缺凝聚力,很多事推进不好。”
建个好支部,成了丹寨脱贫攻坚的要务之一。
年,滨江的6家企业合力援助万元,加上镇里自筹的80万,龙泉镇的5个深度贫困村,建起了现代化的党群便民服务中心。
(新建的党群便民服务中心之一)
走进这些“新家”的一楼,便是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村民可以在服务窗口享受“一站式”服务,足不出村就能办理低保、新农合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
服务大厅的墙上,脱贫攻坚实行“挂图作战”,全村扶贫地图,清晰列出了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现在达到什么水平、网格员是谁,让村两委和驻村干部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各种制度也分列其上,一目了然。
中心二楼,办公室外,崭新的党员活动室让各种大会再不局促;中心门前的“院坝”里还设有篮球场地、健身器材,方便群众开展文体活动。
有了暖心的固定阵地,村里的党员、群众,有事没事都来坐坐,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滨江已在丹寨投资新建了村级党群便民服务中心26个,不但为党建引领提供了基层阵地,也反哺了丹寨人才建设,用理念、作风的传递,实现了滨江与丹寨的深层互动交流——3年来,滨江为丹寨累计培训的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已近0人次。
(东湖畔的篝火晚会)
丹寨苗侗之乡,怡人的秋夜,东湖畔常有人燃起篝火,载歌载舞。
“这是苗家的芦笙舞!”“那个唱的是侗族大歌。”
当地人热情的歌舞,徐建刚如数家珍。
他说这些年,绝大多数时间,他收获的都是幸福。但看着湖畔的篝火,他还是忍不住忆起那位曾经并肩的“战友”——三进丹寨的滨江医生张超,今年1月殉职,永远留在了这片让他无限牵挂的大山之中。
前不久的一场走访中,徐建刚跟同事发现,县里有2个马上要开学的大学新生家里,都在为路费、生活费的事情发愁。“牵了线搭了桥,滨江很快就有人结对帮扶了这2个年轻人。后来有一天,我走在马路上,有人大声喊我,我转头一看,一个女孩子远远地跟我招手,笑得很暖心。”
徐建刚很快认出来,这女孩就是其中一个刚被帮助的大学新生。
“那天我暖了很久。3年了,每一个微笑,都是最好的回报。”
通讯员:郑亿卢凯王诺熊娇
审核:陈玉佳
编辑:杨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