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教展台城市湖库湿地不同生境鸟类取食策略

城市湖库湿地不同生境鸟类取食策略及影响因子探究

作者:季鑫(重庆市巴蜀中学)

该项目参与了第3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线上交流活动。

本项目融入“重庆——山水之城”的乡土生态资源,结合跨学科课程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开展以城市景观湿地鸟类多样性为切入点的实践活动及科学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基于PBL的深度学习,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引领、实地调查、分析讨论等途径,对湿地公园中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取食行为进行监测和调查,认识湿地鸟类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影响环境因子。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重庆湿地生境常见鸟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并在野外准确识别;概述鸟类多样性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列举不同生境鸟类的取食策略和行为特点。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望远镜对常见鸟类进行识别、观察和科学记录;围绕湿地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鸟类取食策略调查、影响鸟类取食策略的环境因子等主题,制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建构模型;撰写《城市湖库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城市湖库湿地不同生境鸟类取食策略探究》《城市湖库湿地不同生境鸟类取食行为影响因子探究》等调查报告或科学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以各种形式不断对环境施加影响,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将生态环境伦理道德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联系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道德习惯,珍视和热爱自然生态环境,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生活方式;能主动向公众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策略;通过调查、摄影、文学创作、模型制作等活动增加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热爱,提升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活动对象和活动时间

活动对象为重庆市精品选修“生命科技与伦理道德”课程班、博物观鸟社成员及全校师生。利用每周的选修课及社团活动时间进行室内资料收集、小组分工、制订方案、举办专家讲座等;利用周末及假期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各进行2?3次实地调查。

活动过程及内容

宣传动员阶段结合国际爱鸟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开展保护湿地鸟类多样性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围绕鸟类多样性、鸟类行为等主题开展专家引领的专题研讨学习。前期准备阶段指导学生利用各级图书馆资源或网络期刊数据库,搜集鸟类分类学、鸟类行为学、鸟类野外识别和观察方法的相关资料;统计重庆辖区湿地资源及主城九区湿地公园分布情况。知识与技能搭建阶段了解重庆地处中亚鸟类迁徙通道上,是包括雨燕类、鹰隼类、鹟鸫鸲类等众多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栖息地和能量补给地;了解重庆丰富的湿地景观资源;了解重庆都市区7个湖库湿地的基本特征?;开展预调查活动,尝试对留鸟及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的物种多样性及取食行为影响因子进行初步调查。实施阶段

引入——识别问题和制约因素讨论

湿地鸟类能够促进湿地物质能量的循环及信息的流动,维持湿地的健康与稳定,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鸟类处于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极其敏感。

探究——设想和调查研究

结合实地初步调查,提出研究问题,城市湿地公园中不同生境鸟类的群落结构和取食策略有怎样的特点和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围绕湿地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鸟类取食策略调查、影响鸟类取食行为的环境因子等主题制订调查方案,实施调查研究计划。

解释——分析数据、提出观点

统计分析数据,建构数学模型,总结城市湿地公园中影响鸟类多样性及取食策略的关键因子;整理出湖库景观湿地鸟类栖息地构建的主要途径(如控制人为干扰、营造湿地水域生境及营造植被群落生境等)。

扩展——构建和沟通

举办STEAM模型建构大赛,如湿地植被群落生境营造模型、基于招引鸟类的湿地景观模型、湖库湿地鸟类生态分布模型等。结合爱鸟周、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等开展保护湿地鸟类多样性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在校园内汇报交流,进入社区宣讲或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评价——测试、优化和反思

在评价阶段进行研究报告和科学论文的评估、答辩,个人、小组和团队进行反思和总结。

活动汇报及展示阶段

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影像展评

评价方式

对参与调查活动的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学习成果评价相结合的自评、小组互评和专家终评等。

创新点

整合乡土生态资源,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整合鸟类分类学、鸟类行为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绘画艺术、语言文学等多元课程,建构了专业学习共同体(PLC),致力开发以PBL为有效实施途径,以通识与跨界为特色的实践活动。

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景观工程设计模型:湿地植被群落生境营造模型、基于招引鸟类的湿地景观模型、湖库湿地鸟类生态分布模型等。调查研究报告或研究课题:《湿地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城市湖库湿地鸟类取食策略调查》《影响鸟类取食行为的环境因子》等,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影响鸟类活动的关键因子,整理出鸟类栖息地构建的主要途径,并提出构建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建议(如公园保护区域划分、地形设计、水深控制、植物群落规划、人工生态岛屿、生态护岸、鸟类招引设施等),从而使城市湖库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营造更加科学合理,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艺术创作及宣传:结合爱鸟周、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等开展保护湿地鸟类多样性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创作以“自由飞翔”为主题的插花、绘画、创新作文等作品在校园内汇报交流,并进入社区宣讲或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原文刊载于《中国科技教育》年第12期科教展台栏目,作者:季鑫(重庆市巴蜀中学),指导教师:沈孝山。原文略有删减,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可点击“阅读原文”登录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