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16点,正值芒种时节,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央视网将在北京古观象台共同推出“节气就在你身边”——《中国记忆》移动直播“芒种时节话非遗”。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张勃女士分别从节气与天文历法、民俗文化等方面对“二十四节气”进行解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节目部副主任、《中国记忆》总导演闫东率领科教频道张腾岳、李潘、丁曦、于胜春、丁苑苑五位主持人及节目主创团队集体亮相,揭秘拍摄故事与趣闻。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调研员张晓莉将参加节目。
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年《中国记忆》特别节目已经坚守了13年,而今年《中国记忆》的主题是“让遗产融入生活”,旨在让大家了解非遗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年的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中国记忆》历时半年策划制作,倾科教频道之力,五位资深的主持人组成了体验团,他们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立春到立夏,用实时体验的方式,挖掘出了七个二十四节气和百姓生活之间的精彩故事,包括《立春打春牛》、《春分祭日》、《春分拌醋》、《清明蚕花庙会》、《谷雨牡丹花会》、《二十四节气信笺》和《古都的立夏》。节目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绚烂的文化节日,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的真实乐趣。
为了强化“让遗产融入生活”的主题,节目组对立春打春牛、谷雨赏牡丹、立夏尝三鲜等节气非遗文化的揭秘,探访了包括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小建在内的五位非遗传承人,采访了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副秘书长张勃、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顾希佳等五位非遗专家,通过权威解读和接地气的非遗故事,全方位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通过创新的主题表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遗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月30日,《中国记忆》创作会在文化和旅游部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左五)、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左四)、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孙冬宁(左六)对节目予以充分肯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表示看了片子之后很受感动。他认为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说教”的方式讲述二十四节气,很接地气,有很强的参与性,没有说教感。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表示,《中国记忆》创造性地从非遗的角度解读二十四节气,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又不失有温度的感人故事,例如《清明蚕花庙会》中奶奶为孙女精心准备蚕丝被嫁妆的故事以及《谷雨牡丹花会》中儿子为了把妈妈的味道分享给更多人不断创新牡丹菜做法的故事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传承和其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6月6日下午16:00的移动直播中,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将通过大型青铜天文仪器黄道经纬仪和天体仪为大家直观展示二十四节气与天体运行规律的关系;文化专家张勃将向大家介绍各地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文化;央视科教频道主持人张腾岳、李潘、丁曦、于胜春、丁苑苑将揭秘节目拍摄中的个人独特体验和趣味故事;《中国记忆》节目主创团队将和大家分享精彩的幕后制作故事。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及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的记者也将来到直播现场进行互动采访报道。
《中国记忆》节目每年都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力求创新,尽力为观众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我们的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教频道在今年的创作过程中举全频道之力,并与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及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多次召开策划会,共同探讨节目形式和展示内容,着力为观众打造一场视觉丰富、底蕴悠长的文化盛宴。
是不是已经开始期待了呢?下面就为大家奉上此次直播的收看方式,快快收藏~
本次直播将在央视科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