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国产首例临时心脏起搏器——先健心康型临时起搏器获批上市。
为了这一刻,曾乐朋足足酝酿了8年。
他说,这是一个“longjourney”,行稳方能致远。
8年里,他从国际大厂美敦力的一枚“螺丝钉”进化为国内创新创业新物种企业的“多面手”,从一个纯粹的工程师一步步蜕变成韧性极强的复合型商业人才。
第9年,他正带领先健心康埋头干几件“有搞头”的大事儿,力争在第10年从“行稳致远”进阶到“一飞冲天”。
书架上摆着全套翻烂了的《资治通鉴》,桌上躺着正在细读的《曾国藩》,作为一个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曾乐朋偏偏对阅读历史情有独钟。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这个海归博士,用传统而富有特色的陶瓷茶具泡着茶接受采访,聊起自己和先健心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访谈
南晓智
成稿
南晓智
编辑
崇小文
访谈QA
填空白#
Q:先健心康专注的赛道和企业定位?
A:在重症监护领域,尽自己绵薄的力量,逐步填补国内空白,预期在重症监护领域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心血管医疗设备和耗材的公司。我们第一个临时起搏器是完全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未来也会从微创新,逐步积累企业的技术基础,最终也将推出自己全球首创的产品。
接地气#
Q:先健心康的企业文化、团队风格及产品策略更偏西式还是中式?
A:接地气很重要,一方面要拿来主义,国外对吸引人才的一些好方法要用好,同时兼顾国内企业运行的特点,创造中西兼顾的企业文化,福利政策、工作氛围,吸引和留住不同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面,接中国的一方水土,做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
会讨巧#
Q:如何看待医疗器械领域产业现状?目前的投入产出比如何?
A:国内整个医疗器械领域都比较薄弱,未来增速可期,是一个适合“讨巧”的领域,付出一分耕耘有可能带来十分收获。重症监护领域的心血管医疗器械因为结合了临床医学、医疗电子、通讯与软件算法、生物材料、电化学等技术学科,门槛比较高,所以是单位产值和人均产出都很高的行业。初期,我们只有不到10个员工,但在两百平的小屋子里,半年创造了多万的产值。
实干派#
Q:未来在产品的创新上有什么计划?
A:一千张PPT,可能不如砸个样机。目前我们在研的有两个产品,一个是填补国内空白的,另一个是全球首创。今年我要把这两个产品的样机都做出来。
同理心#
Q:如何看待科技向善?
A:医疗器械关乎生命,最基本的是要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心,以及对患者的同理心。换句话说,就是要有代入感。问自己敢不敢让家人放心使用产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才可能是合格的产品,反之就必须再提升。
有搞头#
Q: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来自哪里?如何给投资人以信心?
A:我们专注的事业、做出的创新产品是比较接地气的、有搞头的。首先我们自己要支棱起来,让自己觉得有搞头,再让资方和合作伙伴觉得有搞头,每一轮的融资也是为了支持未来更有搞头。
全文四千余字,阅读需约5分钟
01
行稳:海归博士九年磨一剑
同时拥有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和硕士学位、美国卡尔森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的曾乐朋,不是一名按部就班的技术宅男。
但其创业历程,却无处不透露出一个“稳”字。
年为创业做铺垫,年注册公司,年带着产品正式运营;从美敦力平台跳到先健科技,从先健科技体内孵化出先健心康;在事业上谋篇布局,也妥善安排好家人生活……曾乐朋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扎实,每一次冒险都恰到好处。
在美敦力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时期,曾乐朋已不甘只做一枚默默无闻的“螺丝钉”,自主创业的计划便在此刻开始萌芽,并笃定未来事业的主战场是在祖国的土地上。
对于一个在海外学习工作十余年的科学家来说,归国创业何其艰难!其所面临的牺牲和挑战巨大,单靠一腔热血和自身技术显然是不够的。
“我不能够什么基础都没有就跑回国创业。回去后到哪儿去找认识我的伯乐呢?又到哪儿去建立人脉关系呢?家人的生活又该如何保障?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曾乐朋需要周密的布局,更需要一个契机。
年,这个契机出现了——美敦力公司计划往中国外派研发人员,于是曾乐朋通过毛遂自荐,最终以美敦力大中华区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回到祖国怀抱。此后,他便通过学术合作、市场调研等方式,逐步积累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并深入了解中国的医疗器械及其细分产业的市场环境。两年后,信心十足的他才放心地将妻儿接回国,正式扎根。
年,美敦力与深圳医疗器械龙头先健科技扩大了战略合作,双方联合为中国市场生产心脏起搏器。年,首条心脏起搏器生产线在深圳落成。年,先健“芯彤”HeartTone?系列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成功面世。此刻的曾乐朋,以先健科技的首席医学官的身份,领导了芯彤品牌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在中国落地的全过程,从研发、厂房建设、人员培训,到产品注册和上市后的生产工作。
也是这一年,先健心康作为先健科技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然而距离其独立成长,还缺两年的“火候”,和一款“开山之作”。
直到年,先健心康自主研发的体外临时起搏器获得美国FDA批准成功上市销售。曾乐朋这才断定时机已成熟,先健心康是时候独当一面了。
独当一面的,还有曾乐朋本人。如今的曾乐朋,已经从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蜕变为一个韧性极强的复合型商业人才,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什么都会一些”。
“在中国这么多年,我自己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了。不仅仅是产品化,还有产业化、商业化等一系列全流程的事项都要懂得和理解。”
这样的曾乐朋,也确实更有把握让先健心康走得更稳。
02
韧性:赛道选择与价值平衡
先健心康专注的赛道很明确,专攻重症监护领域心血管监护和治疗设备及其耗材。在赛道的选择上,曾乐朋自称“讨巧”。
曾乐朋本身拥有十余年的医疗器械研发、临床和注册经验,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施展拳脚更加得心应手。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他对整个环境及产业发展的了解与评估。
在他看来,国家既需要有人去做从1到N的攻关,也需要有人去做从0到1的突破,即“填补国产空白”。
现阶段,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过往高端器材多依赖于进口,所以医疗器械国产化及国产替代就必定成为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方向。
“医疗器械未来可期,是一个适合‘讨巧’的领域,可能只要付出一分的耕耘,就得到十分的回报。重症监护领域的心血管医疗器械因为结合了临床医学、医疗电子、通讯与软件算法、生物材料、电化学等技术学科,门槛比较高,所以是单位产值和人均产出都很高的行业。初期,我们只有不到10个员工,但在两百平的小屋子里,半年创造了多万的产值。”
“填空白”也是“填窟窿”,除了“稳”,还要“准”,更要“韧”。
“我可以很快把我能看到的,在重症监护领域的国产空白补上来,补一个就是一个的成就,补两个就是两个的成就,就这么简单。哪怕我只补一个,也有人补其他的。”
先健心康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便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和市场的成功。
先健心康型临时起搏器于年4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且目前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美国FDA认证和欧盟CE认证。
型临时起搏器在一个设备上同时实现了临时起搏和起搏系统分析两种功能,并达到或超过了进口同类产品的性能,是目前唯一的起搏/分析二合一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不只是机械地将起搏和分析功能简单相加,而是依靠强大的技术进行驱动,专为中国市场设计,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实现开拓性应用创新。
“国外的公司不会专门为中国的市场去设计产品,甚至还会为了实现低价而砍掉很多功能。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他们不在乎。我们要先解决‘有’的问题,然后才有机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创新发展。而我们做的便是把临时起搏器从‘功能机’带入‘智能机’时代。”
在产业薄弱领域,通过“填补空白”抢抓利基市场,快速实现营收平衡,同时发展强有力的团队,把企业的基础打扎实,再进一步创新突破。
“讨巧”的同时,曾乐朋也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到价值平衡,既做到了利国利民,又让企业得以眼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
03
致远:外部借势与内生优化
行稳之后,便是致远。
在这个过程中,曾乐朋除了依靠自身的韧性,更加懂得通过外部借势与内生优化,以创造属于先健心康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里的外部借势,指的是借势产业外部生态,让政策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产学研资源等价值最大化。这一点直接体现在先健心康的研发办公选址策略上。
先健心康于年12月正式搬迁入驻南山区生命科技产业园(智园二期)。曾乐朋用了四个字形容这里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首先,南山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底雄厚,创新要素集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先后培育出迈瑞、先健科技等产业龙头,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南山区近年来发布的政策也在不断加强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持力度。而打动曾乐朋的,还有南山区对中小创新企业的“微灌”。
“我觉得南山有些政策是给到了企业的心坎里头,特别是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比如房租直接减免,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曾乐朋认为,创新的活力在中小企业。南山区打赢“创新保卫战”,核心就在于对中小创新企业的“微灌”——引入金融活水,微灌到每一颗小芽的根上,可能用的水很少,但却能让每一个小芽茁壮成长。而这些新物种企业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创新力量。
除了政策,曾乐朋还看中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优越的产学研生态。作为部省市共建的重大创新平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汇聚了深圳50%以上的高校资源和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在这样的“中央智力区”,企业要跟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曾乐朋觉得:
“太简单了!”
从先健心康公司的窗外往下望,可以看见南方科技大学,而曾乐朋已是南科大的产业教授。下楼再走一段距离,便是深圳大学,先健心康也正在与深圳大学的团队合作开发产品。
“这里还是人才高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搬过来三个月,每周都有新人入职,现在团队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
曾乐朋的语气里带着难以言喻的喜悦。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但招人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人、用人也大有学问。
曾乐朋坚持开放、融合的团队管理理念,以“接地气”的方式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技术人才扎根。
曾乐朋认为,企业的成功靠的是有能力的人,而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有些脾气,如何让这些人聚在一起,建立信任,组团打怪?他靠的是“没脾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