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上学时候学的古诗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些诗句曾经背的滚瓜烂熟,现在都还给老师了吧。
玉门关是在哪个地方?
为什么寒山寺到了半夜就要敲钟?
对于蕴含着悠久历史底蕴的诗词,我们大多都是只知其词,不知其意,所以背的快忘的也快,学习过程更没有乐趣。
现在的娃何尝不是,这么多值得探讨的历史知识就藏于每天上课的书本中,却无法去真实地品味和感知,属实是遗憾。
不过央视这回终于出招了,在19年年末,CCTV-10科教频道推出了一档宝藏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
这个体验式的文化项目,以中小学课本中的经典作品为线索,带着孩子们去到当地游览,感受历史,触摸文化,揭开孩子们心中的种种疑惑。
每一期的节目不仅有资深文化学者做全程细致的讲解,给孩子们进行答疑解惑▼
还有在线网友一起云旅行,全程互动问答,有时还会为了一个问题争论起来,真是越看越有意思▼
节目每周一、周五播出,每集时长很友好,20分钟左右,到现在已经更新了多集,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强烈推荐大家陪着孩子去看一看,一定会让孩子对语文课本里的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浓烈的兴趣。
寻访河西走廊
在寻访河西走廊系列,主持人和孩子们带着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来到了甘肃省武威市,去了解了这座城市为什么过去叫凉州,而现在叫武威。
《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令孩子们十分好奇,葡萄和凉州有什么联系呢?
原本葡萄和美酒是分开而论的,是谁把葡萄酒带到了武威?▼
盛酒的杯子为什么叫做夜光杯?▼
听完专家老师的故事讲述,词中的内容突然变得活灵活现,武威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也在孩子们眼前鲜明地呈现出来。
随后,领队又带着孩子们体验摘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
在汗水劳作中亲手收获果实▼
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葡萄汁,一边吟诵《凉州词》,这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全到位了。
在北师版四年级课本中有一篇《沙漠之舟》,为了带孩子们了解真实的骆驼,他们又去到了武威的腾格里沙漠。
学课文是一回事,亲自接触骆驼又是另外一回事,孩子们眼里都是满满的欣喜和激动▼
根据课文里提过的知识,孩子们近距离地观察骆驼的身体里隐藏的生存秘密。
比如骆驼膝盖上有一块叫胼胝的部位,即使跪在很烫的沙漠上,也不会有感觉▼
骆驼的脖子长、嗅觉灵敏,可以帮助他们在沙漠寻找水源▼
骆驼的驼峰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不吃不喝可以坚持一个月▼
它美丽的睫毛可以用来遮挡风沙,就连鼻孔都可以自主闭合。
咱们身边的“康”、“安”和“史”姓氏族也和以骆驼经商为生的粟特人有关系▼
真是感觉知识在源源不断地涌来,连我都觉得学习了太多干货,距离成为历史小达人又近了一步。
走进吐鲁番
在西游记的故事中,《三借芭蕉扇》的章节大家肯定都记得,“原来这里有座火焰山,方圆好几百里,常年呼呼冒着大火,周围寸草不生”。
所以火焰山是真实存在的吗?是不是像西游记里所说,常年冒着大火呢?想了解这个知识的小朋友在这一集就能找到答案了。
这期领队带孩子们去了新疆的吐鲁番市,来到火焰山本山脚下,这下把孩子们热的,直呼要熔化掉了。
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火焰山周边的温度如此之高?
大家为了验证书中说的“寸草不生、飞鸟匿踪”,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四处找起了植物▼
他们更加好奇的是,当年的玄奘没有芭蕉扇,是如何走过这座火焰山的。
听学者爷爷细细讲述玄奘的取经路线▼
紧接着,又去参观了古代许多商人来往,非常繁华的交河故城▼
了解当时的居民如何在这片干涸的土地解决食物和住所的问题▼
这里用土建的房子会不会塌▼
里面各种各样的洞有着什么样的用途▼
一趟旅程下来,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特别开心,收获十足,而且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
诗仙李白
在咱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印象最深的诗人莫属诗仙李白了。
在节目中就有两集专门去到了李白的故乡四川江油,去探访关于李白的种种传说。
看到李白儿时的居所陇西院是处在如此的青山绿水之中,大家都惹不住发出了感慨▼
李白为什么叫李白?关于李白名字里的寓意又是什么?
李白对于故乡明月一生都有着特殊的情结,你能说出哪些相关的诗句?
关于李白扑朔迷离的身世,从古至今的传说又有哪些?
大家对于李白的长相也是非常地好奇,老师引经据典地从许多诗句中帮助我们勾勒出了轮廓。
随后他们又去到李白曾苦读十年的小匡山,体验李白读书的环境▼
为什么古代很多诗人都喜欢去山中寺庙读书?
在山上谁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衣食住行?
这些问题都会在片中一一找到答案。
当然这些都只是其中的几小集,这部纪录片还有太多的干货内容。
从苏州园林聊到武夷茶韵,从河西走廊聊到山海雄关,从陕西民俗聊到北京胡同,从皮影戏聊到涮羊肉,真真实实是让课本里的知识活了起来。
整体观感极其愉悦,看完之后,不仅为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感到骄傲,还有那种由心而生的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大家如果想看全集的话,可以去中央电视台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