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心田,继“网”开来
吉林师范大学
研究生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四)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吉林市、长春市相继实现社会面清零,胜利曙光已现。广大师生戮力齐心,“稳课堂,安人心”的线上教学工作也即将赢得胜利。在春回大地时,让我们一起分享吉师教师高质量开展线上教学的经验。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刘剑锋,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学领域研究。
经验分享
《植物学综述与专题讨论》是植物学方向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研究的最新前沿与进展,有助于学生对所研究课题的学术思路与实施方案的形成。在这个疫情特殊时期,线上教学要与学生未来的科研课题密切结合。课程内容上要紧跟学术前沿,以最新发表的国际顶级期刊论文为素材,重点是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思路。教学方法上采取科教融合、项目育人等方式,以研究课题为目标,共同探讨分析的技术思路、研究手段与方法,泛读科普性文献,精读关键技术支撑文献,及时分享植物学科研工作中获得的教训与经验,探讨科研工作中难点与解决方案。
感受感想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生物相关研究有周期长、实验材料不易、实验材料的获得还有时间与空间限制等特点。研究生教学要想做好科教融合,讲好生物学故事,不但需要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解读专业文献的能力,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协作与支持。
术业专攻以人为本
葛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学领域的研究。
经验分享
根据体育学研究生特点,在研究生教学与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强文献检索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经常与研究生进行交流,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文献和专著进行阅读和讨论。强化研究生掌握体育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特别是问卷的设计、信度效度检验、统计方法的运用等,使研究生在论文选题和论文设计时能够更科学的应用。坚持研究生的科研素养的培养,坚持研究生教育以“研”为本,从论文的选题、研究构思、研究方法设计等方面耐心指导,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成长。
感受感想
研究生的培养是个耐心、细致的过程,研究生导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生导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方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谭晓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英语)领域的研究。
经验分享
在本次疫情期间,《应用语言学》,采取线上直播教学方式,虽然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贴近生活的课程教学方法,仍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将生活中的语言实例纳入语言学理论中,触发了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敏感性及研究灵感。例如将儿童习得语言的典型实例引入课堂,分析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及习得方式,做到活学活用。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如在讲解“语域变异”时将习主席新年贺辞作为分析文本,提炼书面文本中的口语化成分,提升民族自豪感,建立所学专业自信心。做好课堂内外的衔接,围绕本门课程给学生提供书单,课后分享读书报告,进行师生研讨,实现课上学习内容的拓展信息共享。
感受感想
作为教师要始终坚信,只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准确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胜任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张丽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东北文化、文艺学、文化人类学、中国古代文学等领域的研究。
经验分享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文科”教学改革的初衷。在教学理念上,树立“新文科”概念,通过课程思政打造文学类金课。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发挥文学类课程的特色,挖掘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立足东北文化悠久的历史,开展与之相关的教学研究,弘扬东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引领与研究生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激发研究生的兴趣和动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东北地区的红色文化和灿烂文明等内涵,建立东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正确文化观。
感受感想
课程思政为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开辟一个更新更深远的研究领域,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新文科”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还需积极探索与实践。
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吉师教师履职尽责,坚守线上教学的主阵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克服教学中的困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师生齐心,行稳致远。
编辑:毕凤娇
审核:李萌
终审:韩玉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