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教育新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董鲁皖龙)9月22-23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学术思想研讨系列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

杨振宁首先感谢大家一起庆祝他的农历岁生日,同时回忆了自己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时的感受。他表示,那次访问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使得他对新中国有了一点认识,对他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他特别提及当时自己向参与中国原子弹制造、同时也是自己多年挚友的邓稼先提出是否有美国人参与原子弹制造的疑惑。次日,邓稼先写信回复并请专人送达,告知他确实没有外国人参加过我国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邓稼先在信末化用诗句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杨振宁对此深情回应称:“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杨振宁先生具有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风范,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大先生、真正的大师。杨振宁先生在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取得了峙立如嵩、博观如海的学术成就,书写了功在世界、心怀家国的隽永篇章。

他表示,杨振宁先生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大师之一,在场论、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的多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开创性成就。杨振宁先生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自年回国访问到现在50年间,他多次向中央呼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积极建言中国科教政策,积极筹款资助和帮助中国学者访美,孜孜不倦推动中西方科学交流、助力中国科教发展。年,先生创建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并帮助清华物理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杨先生始终葆有对科学的炽热追求,始终葆有对国家、对清华的深沉眷恋。他用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践行了邓稼先先生“千里共同途”的瞩望。

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杨振宁的物理成就、科学贡献,作为教育家的杨振宁以及他的风格和品味,量子信息与凝聚态物理的新进展等展开研讨。

清华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表示,杨振宁先生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也是中西融会的世界,他将中国文化的根和西方科学的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带动世界了解中国,更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在年中美关系尚未解冻时期,杨振宁先生冒险回国访问,在他的带动下,一批美籍华人学者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杨振宁先生先后在香港和美国发起成立了多个基金会,支持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发展。推动成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为清华引进了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等一大批顶尖学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朱邦芬表示,年杨振宁回到清华,为中国培育杰出人才是他回归后最看中的一项使命。杨振宁先生在《归根》诗中写道: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这里的“指路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他80年教书研究经验传给年轻的学子,指导他们形成自己的物理品味和学术风格。杨先生提倡一种“渗透式学习”方式,即遇到不懂的内容,通过自己查文献、与人讨论,掌握知识逐步由点到线再到面,慢慢地就全面掌握了一门没有在课上学过的知识。清华物理系年成立基础科学班,专门了设立了“Seminar”的研究型课程,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这种“渗透式”学习方法,体会科研的过程和乐趣,如果能自己发现感兴趣的领域更好。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现场解读了《杨振宁先生的物理成就》;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文小刚讲述了《物理中的几大变革和杨—米尔斯理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做了《量子信息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做《凝聚态物理学新进展》的报告等。

作者:董鲁皖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