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红利职业教育将迎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 指导性文件。12月27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有关情况。

陈子季司长介绍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总体情况,一起来看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 指导性文件。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份量之重前所未有,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强国建设的宏阔视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任务之艰巨也前所未有,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越来越突出、实践要求越来越明确、规律认识越来越深入,主要集中体现在“1+3+3”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其中“1”,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的:“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之后作出的又一个带有总括性、指导性的重大论断; 个“3”,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3个重大战略举措;第二个“3”,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设包括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职业教育更好融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3个重要努力方向。

把上述3个方面的观点归结起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就是立足“三服务”、统筹“三协同”、推进“三融合”。

《意见》是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大改革,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关键步骤,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职业教育改革新主张、新举措、新机制。

一、职业教育的新主张

《意见》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判断,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但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意见》重申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这对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

——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 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坚持系统思维,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职业教育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意见》立足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国际两个场域谋划部署职业教育发展。一方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另一方面,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使我国职业教育从“单向引进借鉴”走向“双向共建共享”,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

——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更加注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二者不是平行更不是对立的。《意见》在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不同”走向“协同”,各种教育类型优势互补、交叉融合,都服从、服务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共同目标,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伟大事业。

——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一项集成工程,核心力量是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核心目标是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参与办学格局的转变。《意见》从办学形式和内容上作出新部署,鼓励支持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

二、深化改革的新举措

《意见》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

“一体”,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是改革的基座。具体来讲,就是要围绕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选择有迫切需要、条件基础和改革探索意愿的省(区、市),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方面改革突破,以点上的改革突破带动面上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优化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改革的载体。一方面,支持省级人民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五重点”,即围绕职业教育自立自强,设计的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围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亟需专业领域,组建一批 职业教育核心能力建设专家团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遴选一批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制定新一轮高职“双高计划”遴选方案和中职“双优计划”实施意见,遴选建设一批高水平中高职院校和专业。

二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头部企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指导各地制定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办法。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遴选一批高校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实施职业学校名校长名师(名匠)培育计划,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吸引行家里手到职业学校任教。

三是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启动高水平实践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政府搭台、多元参与、市场驱动,对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分类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学校实践中心。

四是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考试招生制度,支持各省因地制宜制定职教高考方案,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制定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指导意见,支持各省开展中职与高职(3+2)五年贯通、中职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3+4)七年贯通、高职专科与职业本科或应用型本科(3+2)五年贯通培养;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办法;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推进职普融通、协调发展。

五是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最终将职业教育打造成国际合作的战略资源。启动高水平国际化职业学校建设项目,遴选一批国际化标杆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优质教学资源。

三、推动工作的新机制

贯彻落实《意见》既需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战略引领,又需明确地方主责、创新央地联动,增强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共识、攻坚合力。因此,《意见》以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为核心,设计了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改革新机制,着力营造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下一步,将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抓落实。

一是点上突破,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地方先行示范,打造样板。年初,先选择10个左右省份,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一省一案”编制落实方案,“一省一策”给予差异化支持,“一省一台账”逐项推动落实,同时,梳理经验、总结规律,形成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工具箱”并推广应用。

二是线上提升,围绕办学能力的关键条线,推出一批关键政策和重点项目。一方面,围绕前面提到的“五项重点工作”,分别推出专项工程计划,推出一批引领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 项目,树立标杆、打造品牌。另一方面,针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不敢碰”“不好讲”的难点,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向社会传递信号、给地方提供支持,引导基层大胆试大胆闯。

三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用好《意见》的政策红利。在机制上注重考核,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体部署、统筹实施,并作为考核下一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在组织上注重创新,支持地方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机构,整合相关职能,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集聚教育、科技、产业、经济和社会领域的 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者等,成立专门组织,承担政策咨询、标准研制、项目论证等工作。在制度上注重激励,比如,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的支持范围,支持职业学校提升能力;企业举办的非营利性职业学校,可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等相关经费标准和支持政策给予适当补助;对参与联合体、共同体建设的普通高校,在平台建设、招生计划等方面与专项支持。

欧晓理司长介绍了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情况,一起来看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推动落实情况。

一、强化功能定位,夯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基础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必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才能使类型定位更加清晰、发展趋势持续向好、社会评价稳步提升。近年来通过各方面努力,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专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结构,持续优化设置,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快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老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越来越高。我国职业教育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适应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在于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按照中央关于产教融合的决策部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工作,目前,已认定了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各地培育了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大批行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树立新发展理念,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动机制,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产教系统性融合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加大投资支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硬件条件是基础,资金投入是保障。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重点通过三个方面,切实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重大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集中支持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将优质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储备范围,鼓励引导地方政府安排专项债券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金融服务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渠道,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职业教育项目,协调各地充分使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统筹支持职业教育项目建设。在上述政策推动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得到提高。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凝心聚力、主动作为,积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产教融合有哪些特色经验做法?一起来看

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新模式

天津市教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

一是持续创新制度设计。先后部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示范区和“示范区升级版”,成功打造海河教育园职教示范窗口,形成行业办学、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继协同等经验做法。二是持续完善职教体系。设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率先建立完整的中高本硕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中高职系统化培养和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海鸥现代学徒制”改革模式叫响全国。三是持续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推进以赛促学促教,连续十二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全国“双高计划”,获得国家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四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支撑产业引育,推动“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聚集,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坚持以用立业,成立28个职教集团,率先推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高职专业对接全市主导产业占比98.87%,年社会培训30万人次。五是持续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首创并率先建成21个鲁班工坊。以职教帮扶助力脱贫攻坚,贡献东西部协作 帮扶“天津经验”,为中西部地区19省市培训万余名师资。

下一步,天津市将在加强关键能力建设、全面贯通人才成长通道、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做优做强鲁班工坊五个方面深化体系建设,推动改革落地。

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车积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方面积极展现央企新担当、新作为。

一是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联合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构建新体制、形成新模式、探索新机制。二是积极发挥产业优势,为共同体内职业院校提供平台与资源。如推进企业大国工匠、技能大师、技术技能人才进校园,技术培训、技术课程进课堂,推动职业学校 师资力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进企业。持续萃取企业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实践经验,让科技创新前沿、行业发展前沿与职业教育改革联动起来。三是积极发挥企业办学重要作用,办好中车直属职业院校——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努力建设“校企融为一体、产教充分融合、职培相互融通、育训有机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在共同体内部,与其他职业院校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产业的匹配度。

同时,还将积极推动中车·常州“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基地、世界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中国集训基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铁工匠学院”,打造轨道交通行业大国工匠摇篮,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

发扬特区精神

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将用创新思维、实际行动抓好《意见》落实,奋力当好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冲锋舟。

一是把牢立德树人根本方向,围绕深圳特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圳故事”诠释中国道路,以“深圳服务”融入学生日常,以“深圳奇迹”增强“四个自信”,以“深圳探索”推动课程改革。二是对标区域经济优化专业布局,完善绿黄红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多专业融合和多技术整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构建“技术牵引、产品载体、理实融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对接“四新”经济开发新课程,联合头部企业共建“新课程开发中心”,及时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共同开发新行业、新职业、新专业、新课程四位一体的标准体系。四是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技术大师”“技能名匠”“管理优才”引培计划,设置“讲席教授”岗位,千方百计聚人才;建好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基地,推进在职教师“学历能力双提升”。五是研制面向职业教育中、高、本科各层级的“深圳协议”专业认证体系,推广基于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高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微证书、国际课程学分,构建职业教育国际认证体系的“中国方案”。六是打造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师资能力培训中心”“新技术新技能培训中心”“社区学习中心”等,校企联合开展高水平技术研发转化与培训服务。七是加快学校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教学和评价方式改革,建设沉浸式、智慧化实训体系,建设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数字化”教席项目,引领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会上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最近几年中央对职业教育政策非常密集,这次的《意见》和以前的文件是什么关系?相比之前,这次主要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出台政策非常密集,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是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和改革的蓝图,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也对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随后,大会的配套文件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框架、重点任务、制度安排。

今年新修订的职教法又将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上升到立法层面,再次出台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我们前几年的几个重磅文件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着力破解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概括起来就是用系统化设计、工程化推进、协同化作战的思路,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理念的问题,即如何看职业教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真正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让不同禀赋的学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找到适合的教育,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和空间。为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发展路径的问题,即如何干职业教育。就是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规律,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推进职普融通为关键点,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生态,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业”,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

三是主体责任的问题,谁来干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能简单理解为职业学校办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扭转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既要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也要统筹考虑宏观中观微观,还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组织制度优势。基于此,这次《意见》将改革的基座落在区域性、行业性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四梁八柱就是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开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构建央地良性互动、协同推进有效机制,最终把职业教育升级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影响、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战略资源。

学习强国记者提问

中央投资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非常重要,我想问一下国家发改委的欧司长,请问近年来在中央投资方面,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等部门,通过“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两个重大工程,切实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领作用,不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们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为重点支持方向,以补齐实习实训环节短板为重点突破问题,以优质职业院校为重点扶持范围,以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重点建设项目,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水平。

“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共亿元支持全国约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其中,“十三五”期间,通过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亿元支持约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年通过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亿元支持约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高职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使用进一步集中,支持规模进一步提升,建设成效进一步增强。

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支持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渠道,及时做好职业教育领域重点项目的引导、储备和推荐工作,使职业教育教学实训条件得到显著提升,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请问具体是如何考虑的?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同时支持高水平大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

二是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

三是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由各地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中统筹安排招生计划。四是打通高职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门办法,建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

以上这些举措,我们想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就是,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 的来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

下一步我们要持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同时支持地方进一步创新。比如,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在生产一线有一定工作经历、特别 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总之,要为不同阶段、不同教育类型设计转换通道,让学生能够根据兴趣、能力和自身发展情况在就业和升学中实现多次选择,也给企业在职职工提供再学习、再提升的机会。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

《意见》的落实主体很多都是教育范畴之外的,如何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呢?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正如你所说,职业教育改革涉及管理层级多、部门多、主体多,一些内容触及体制机制改革,牵扯面广、阻力较大,难以形成改革发展合力,这确实是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意见》更加强调了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支持地方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机构,整合相关职能,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前,已经有地方提出组建职业教育发展局,整合政府相关部门职能和资源,统筹规划、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统一管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机构,着力解决管理职能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我们认为,此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的创新举措,也是贯彻《职业教育法》要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务实举措,展现了地方政府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优势和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决心魄力,应该大力支持。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我们既要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参与,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的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新机制,还要扩大经费来源途径,支持地方政府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建立灵活的经费支持政策。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建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要求的成本分担机制。支持地方政府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等相关经费标准和政策,给予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学校适当补助。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及时总结各地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典型经验,做好有关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充分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挖掘和宣传基层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树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向,对 的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来源|微言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