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论述
年5月26日-6月3日
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论持久战》讲演。讲演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讲演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指出: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讲演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问题,并指出: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敌方的短处需要一个长时期才能充分地暴露出来,而我方的长处也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讲演提出中国持久抗战的发展过程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还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
讲演进一步明确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他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阐明人民战争思想,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民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首次提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讲演最后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这篇讲演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献。这篇讲演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年5月26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五月十五日《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会议作出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曾经获得共产国际许多帮助,但很久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即能够完全独立的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和行动。共产国际的解散,将使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心与创造性更加加强,将使党与中国人民的联系更加巩固,将使党的战斗力量更加提高。
同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延安干部大会,传达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和中共中央的决定。毛泽东向大会作报告指出:共产国际的解散,正如外国通讯社所报道的,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报告肯定共产国际在它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在帮助各国建立真正革命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事业上,特别是在帮助中国革命事业上,有巨大的功劳。同时指出:现在共产国际这个革命的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合斗争的需要了,如果还继续保存这个组织形式,便反而会妨碍各国革命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加强各国民族共产党,使各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现在共产国际没有了,这就增加了我们的责任心。每个同志都要懂得自己担负了极大的责任,从而发挥高度的创造力。报告强调团结的重要性,指出:有两种团结是绝对必要的,一种是党内的团结,一种是党和人民的团结,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的。党的干部应当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会胜利。毛泽东的报告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
年5月26日
邓小平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克劳森时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在本世纪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建成一个小康社会,这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将是一个重要贡献。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正确的经济政策,要争取国际上的帮助,其中包括世界银行的帮助,这是很重要的。世界银行可以在资金、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给予帮助。
年5月26日
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科教兴国战略。他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他就科技创新问题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他指出: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这篇讲话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
年5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他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6项重点任务。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二要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要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三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四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五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六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推荐阅读
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指导思想给了世界一颗“定心丸”
年9月12日至1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大会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同时将它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多年前放弃财政局公务员的“金饭碗”时,湖北荆州小伙童超没想到能有今天的事业。
抱着闯一闯的想法,这个80后开过奶茶店、办过快递公司,也炒过股,凭着一腔热情与积攒的销售经验,他立志做成中国版“立顿”。开发的杯装茶等功能性健康快茶,短短几年时间,年销售突破一亿杯,与俄罗斯、法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长期贸易往来。
“我们都是不安分的弄潮儿。”童超说,是改革开放释放了每个人的梦想空间,让每一个具体的人重新拥有了选择和改变的可能。
这位湖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介绍,协会里数百位青年企业家,从做金融做培训到做文化创意涂鸦绘画,每个人都在自己开辟的创新创业赛道上奋力奔跑,引领潮流。
无数弄潮儿奔涌的背后,是一个伟大理论的光辉照耀和引领。
“是水到渠成,也是迫在眉睫。举旗定向,给了全党全国人民也给了全世界一颗‘定心丸’。”国家教学名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如是解读年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历史性的抉择。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丁俊萍说,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都源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党对其指导地位的认识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她说,邓小平理论的开端是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百废待兴,很多旧的东西在实际中行不通,就促使我们去思考、去创造。”
“邓小平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然后提出新方案,找出新道路。”丁俊萍认为,小平的代表作是在三中全会前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总结讲话,主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三中全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并解决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个足以划分时代的重大命题,“扭转了乾坤”。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题,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年的“南方讲话”是《邓小平文选》的最后一篇,也被党史专家评价为邓小平理论的最高概括和系统的总结。
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且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国人的姓“社”姓“资”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当代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丁俊萍说,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十五大召开的另一个重大的背景就是,年2月19日,这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与世长辞。
彼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世界散播的所谓“历史终结论”、西式民主制度是“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等论调,甚嚣尘上。
在邓小平逝世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引起全世界的 “那个时候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成为当时国内外观察中国政治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丁俊萍说,“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传递出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团结全国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甚至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意义重大。”
党的十五大系统论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出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提高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水平,作出了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四个‘新’字,突出地阐明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依据和意义。”
“从邓小平理论来说,往前回溯,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往后展望,它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丁俊萍教授说。
丁俊萍说,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以这次大会为标志,党进入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
“时势造英雄,英雄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领群众创造历史。”丁俊萍认为,这在邓小平身上得到了印证。
在她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不否认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领历史并指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正是通过杰出人物的指引推动,把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社会发展必然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邓小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对于这样一个命题,今天,亲历了改革开放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给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丁俊萍至今清晰地记得,年自己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到武汉大学工作,班上有30多个同学到火车站送别,同学之间依依不舍。
“火车开走了,自己何时再来北京?”这个即将到武汉大学任教的女孩不由得伤心落泪——以当时封闭的环境和落后的交通,这次告别北京之后也许几年都不会有机会再来北京了,很多同学可能一辈子也见不上了。
“谁能想到今天因为工作,我每年无数次前往北京,曾经一周去三次,有时甚至当天往返。”丁俊萍认识到,国家发展是和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从邓小平理论开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一天天发展,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40多年来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聚集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注定会留下这样的记录。
年10月22日,邓小平第一次访问日本。从东京到京都,公里路程,邓小平乘坐的是全世界第一条高铁——日本“光”号新干线。日方陪同人员问他有什么感觉,邓小平说:“就感觉到,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那时,全球只有两条高速铁路,都在日本。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中国,铁路运营里程5万公里,火车绝大部分还是蒸汽机车,平均时速只有40公里左右。
如今,四纵四横、全球最大的高铁网遍布中国。世界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世界等级最高的京沪高铁……从望尘莫及到跟跑、并跑再到领跑,40多年间中国的铁路披荆斩棘直上世界顶端。
历史同样会记住,年早春,在美国访问的邓小平参观福特公司汽车生产线时的情景。
在仔细认真看完生产线后,青年时期在法国雷诺汽车厂勤工俭学做过钳工的邓小平,以一个百废待兴并正在追寻工业化现代化梦想的大国领导人的姿态,当众表示中国要向美国学习,努力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对中国的汽车工业,他预言20年后将见到成绩。
后来以《大趋势》一书在未来学领域闻名的约翰·奈斯比特,当时就在现场。30年后他回忆,邓小平的发言对在场的美国人,包括他自己,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当时福特公司一个月的产量就相当于中国汽车全年生产量,“不过,邓的预言现已成真。他才是真正伟大的预言家。”
今天的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丁俊萍看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了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正确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年到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这意味着一个新时代已经起航。”丁俊萍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不但在过去为中国指引了通向富裕之路,还注定将对中国未来的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去回顾党的十五大确立的这个旗帜,有着特别的意义。”丁俊萍表示,面向新时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面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才能指引前进的方向;只有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勇于实践、不断奋斗,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
作者/来源:国门融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