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地处古代巴国和蜀国的四川盆地,虽然转入中华文明圈有点晚,但自西汉初年文翁开蜀以后,文化教育转型急速。尤其是成都平原,长期以来就是文士和墨客的聚居地,中国文明史之上许多知名的古典文学大师都诞生在四川了。如汉代司马相如、杨雄、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李白等都和四川有缘,更不用说像宋代三苏位这样的文化名人了。自古以来,四川文人墨客的美名不亚于江南。
自隋唐科举制度面世以后,该地的进士的数目基本上象征了当地文化的进步,尤其是当地进士中的状元,是全国之上最引人注目的人才。一旦一个人能考上当朝的状元,他家里乡亲的所有人都会深感骄傲。四川的文人和状元进士的数目通常在省级的中上游。自玄宗开元四年四川内江人范崇凯获四川当地之上第一位状元以后,唐代四川有五位状元,宋代四川有六位状元。但是明清两代四川只有一位状元。那么背后因素是什么。
首先,唐代四川国民经济转型急速,其首府成都是全国最知名的城镇之一,和扬州并列一二。国民经济的兴盛造成了艺术文化的变革。川中的大家士族都以诗作写书居多,文化教育气氛浓烈。安史之祸之后,北方经济压力变大,对于国民经济之上靠四川的相关性更强,蜀人在朝廷之中的威望更高,这给了四川学者更多的当官机遇。即使在两宋时代,四川平原不仅以成都为精髓,而且在重庆、宜宾、泸州等落后地区同样发展急速,是四川发展史之上最兴盛的时代之一,因此整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命中率都很高。那么四川文化的停顿甚至衰退,是宋蒙间几十年的激战导致的。元朝时期蒙古人初到四川,把肥沃的成都平原烧、杀、掠成一片白色的土地。许多四川当地的四川世家大族要么被大屠杀,要么迁往川东、川南甚至江南。随着元朝军队的推进,川南、川东也被蒙古人部队大屠杀。四川的人口数从鼎盛时期的至少万减少到元朝初期的不到50万。明清安定百年,四川发展史之上最激烈的灾祸之一导致的伤亡也恢复不过来。
到了明代,四川的国民经济威望大大下降,因为没人,人口数远远少于宋代。据估算,到明末,四川人口数不多于万。在这一时代,由于当地文化现代的中止,经史大家和学者大批量消失了。因此,明代四川的科举战绩很少,基本上没在全国名列靠前的位置。多年以来,只有写出满江红的杨慎是川籍的第一个状元。而他,只是把户口放在了四川,一直住在北京陪着他的父亲,因为这位才子当时还是一个小孩,只是他的家乡在这里。杨慎的父亲是首辅杨廷和。作为明代建立文士内阁传统的“三杨”之一,杨慎父子也许是明代四川最有功底的文人。
毋庸讳言,明末清初,张献忠、盗匪、清军、吴三桂、南明军队派系都在四川地区混战。从宋末回复了一点社会活力的四川,再次遭遇重伤。清初,四川已沦为中国最落后和荒凉的区域。乾嘉后,随着外来湖广移居的来临,四川才慢慢变成人口大省。但是,人口大省并不等于文化教育大省。本省移居几乎都是农民,他们不懂当时的科举套路,文化水准不高。
因此,很难有人作为四川地区的学者,甚至考中科举。直至清末光绪时期,骆成骧才刷新了四川第一状元的记录,在古代的四川,文化教育从唐宋转型到明清,都受了两次最惨烈的战争的冲击。在清朝和民国时代,四川地区的文化人被连根拔起。巴蜀地区文明艺术曾经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关键派系,但却全然丧失了它的承传,展现在进士、武举进士的长期不第。骆成镶对清朝来说,这是一次一般的科举考试的状元,但对光绪皇帝来说,含义深远。众所周知,咸丰帝死之后,光绪皇帝当作慈禧太后的侄子即位。然而,慈禧太后只是想建立一个傀儡皇帝,以便她可再次执政。然而,慈禧面临礼法和传统封建祖法的冲击,不敢肆无忌惮。从外表之上看,慈禧给了光绪皇帝充足的尊重。但即便如此,真正的立法权仍然牢牢地掌控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有爱国的热诚,却没有爱国的维度
因此,光绪直接委任骆成骧为状元,骆成骧沦为清代发展史之上唯一一位生于在四川的状元。
影子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