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课本,是很多人一生中学习的第一本书,也是影响最大的书。它伴随着一代代学子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的不断成长,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人生的灯塔,也是时代的印记、精神的火炬。
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教材建设走过的第70个年头。
CCTV-4《国家记忆》栏目特别推出三集系列节目《新中国课本》首次为观众揭秘中小学课本编写、研究、出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生动展现新中国早期教材事业的艰难起步,全景式反映中国教材70年来走过的不凡历程。
在社会行为研究上,有一个术语叫做“社会化”,指的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只有经过了社会化过程,才能使外在的价值规范、社会准则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从而成长为一个适应健全的人,这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行为。
学校教育正是社会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而教材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其作用正如片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所说:“什么样的教材,它就有可能培养什么样的国民,所以一般普通的国民,他对中国历史,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他就是通过教材。”
教材是很多人启蒙开智的第一本书,学好第一本书往往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编好第一本书是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年初,随着三大战役接近尾声,百废待兴之际,如何为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编订一套适用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中小学教科书,成为党中央牵挂的大事。
很快,在党中央的关怀支持下,以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为主任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宣告成立。紧接着,在年12月1日,经中央批准,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要目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社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随后七十年的岁月中,人教社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在不忘初心使命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创新进取,编写出一批批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精品教材。
年,在学习苏联的浪潮下,苏联教科书被集中的翻译引进。50年代,轰轰烈烈的全国扫盲运动中发明的注音识字法,也被写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
而随着汉语拼音方案的确立,人教社迅速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修订,由此确定的以汉语拼音、集中识字和难度分散的编制理念,也逐渐成为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长期遵循的基本准则。
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教材编写开始与世界接轨。而让80后一代念念不忘的李雷与韩梅梅,是我国第一次采用中外合编的形式编写的英语教科书。
特殊教育领域的教材编写也取得了巨大突破,人教社编写出版了第一套通用的国家特教教材,结束了我国特殊教育领域长期无教材的局面,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近1.8亿中小学生通过在线方式完成了课程学习。而这离不开生动活泼、丰富多元的多媒体教材资源的支撑。
虽然教材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对其进一步的探索步伐却从未停歇。从对探究性学习理念在教材中的探索运用,到十八大以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成为了新时代教材改革的重中之重,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仅是贯穿三科教材编写的原则,更是国家事权的落实和国家认知的重新凝聚。
的确,教材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也在于塑造正确的家国认同和价值观念。
在刚刚播出的第三集中,人教社受到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邀请合编教材《品德与公民》,其中不仅有一国两制的概念,还把内地的思想品德教育经验和澳门的需求结合起来。
年,人教社再次受邀与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合编历史教材。这些教材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让澳门的孩子和内地的孩子一样拥有民族自豪感,培养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爱国爱澳也随着教材的广泛使用而深入人心,成为新一代澳门青年强烈认同的主流价值观。
70年、11套中小学课本,《新中国课本》用三集的篇幅,以历史时间为线索追溯了人民教育出版社70年的风雨历程,用历史影像、人物采访、实地拍摄相结合的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未来,中国课本也必将为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