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冬天,我荣获合肥市“金牌职工”称号,我的作品《昼夜交替现象演示仪》也获得了三等创新成果,成为全市唯一的获奖教师。看着手上的证书,我感慨万千,记忆仿佛一下回到了八年前。
第一章初出茅庐
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我第一次接触到科技创新大赛,看着下载的比赛文件发呆,从来没见过如此复杂的比赛要求。科技创新,在当时是一个很时髦的词,人人都要创新,各行各业都要创新。可是,创新怎会那么简单呢!
我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我的工作中能有什么创新的地方,当天晚上果然一夜没睡。第二天,我坚持把课上完,然后又坐在电脑前把比赛文件反复的看了几遍,找到一个我觉得最简单的项目试试——科教制作。此时,我从教数学课改行教科学课还没多久,平时带学生做实验的次数也不多,实在找不到灵感!就这样,第二天又是一无所获,继续失眠。
离区级选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别说填写申报资料了,我连作品都没有。到底要制作什么呢?我甚至开始有了放弃的念头。年,我来到合肥市卫岗小学,一开始教数学,年我提出教科学,学校领导顶着压力同意了我的申请,这压力自然也转移到了我的肩上,如果我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那自己岂不是一个笑话吗!不行,还得再想想,再想一想能制作什么作品。
第二章一波三折
既然是冬天,很多人会使用热水袋,可是热水袋在装水时,如果倒水太快,热水容易溅出来烫伤手,这不是可以改进一下吗?于是,我把家里的热水袋带到学校,又从实验室找到一个橡胶塞,我打算把橡胶塞打两个孔,一个进水,一个出气,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说干就干,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虽然手皮早已磨破,但是心里是开心的。试了一下效果还行,赶紧填写申报表,没想到比赛要求作品要查新,也就是证明自己的作品具有创新性,别人没有类似的,果然网上查新结果显示别人早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哎,白高兴一场。
我再次陷入深思中,有了这次教训,我觉得我还是没有看懂比赛文件,于是我又仔细研读比赛要求。既然是科教制作,也就是主要用于教学生学科学知识,应该从课堂上着手,制作一个教具。我开始反复回想自己在科学课堂上的情景,学生们都提出过哪些科学问题?遇到过哪些困难?突然,我想到一个题目,学生很容易错:铅笔芯是否导电?这是四年级科学课上的内容,用普通的小灯泡和干电池把铅笔芯串联起来,灯泡是不会亮的,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铅笔芯不会导电。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石墨是导体。而学生在测试时,之所以灯泡不亮,是因为电阻太大而导致电流太小,无法点亮小灯泡。于是,我开始改进实验装置。先将电池数量增加以加大电压,又把家里的LED灯带拆了,重新焊接上LED灯泡。试了一下,灯泡终于亮了,可惜光线很微弱,接着把手电筒上的透明灯罩拆下来装上,具有放大灯泡的效果,这下终于比较明显了。看着作品完成,心里很高兴!
第三章迷途知返
果然,区赛之后顺利晋级市赛。可是,此时我又有了新的压力。市赛肯定是各区的优秀作品同台竞技,我的作品似乎有点太简单了,有点拿不出手的感觉。于是,我在短时间内把小学科学的所有教材都看了一遍,将有关电学的实验全部制作出来,并整合在一起,给这个作品起名《小学电学演示仪》,从原来的1种功能拓展到9种功能。在接下来的市赛、省赛均以一等奖晋级,最终作为合肥市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国赛,并获得三等奖。同年,以此获奖证书被评为合肥市十佳科技辅导员。第一次参赛就拿了大奖,让我开始骄傲起来。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获奖,随后的几年里,我又制作了几件作品,甚至用到一些高科技的技术,可惜都以市级二等奖告终。
我开始反思自己,因为获奖而让自己眼里只为了拿奖,制作的作品不再是为了学生课堂学习而准备,反而是追求高科技的手段,脱离了科教制作的意义。
所幸自己及时发现了问题,我告诉自己获不获奖不重要,只要是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样的教具就是好教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把课本上能做的实验都带学生做一遍,有些实验器材和方法不适合学校现有情况的,我就简单改进一下。我发现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科学课,作为科学老师我感到很高兴。
最终章十年磨剑
转眼之间,我从教科学课已十年了。终于,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经验积累,我又有了创作灵感。《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教材只列举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说,而且需要两位同学同时操作,一人拿手电筒,一人控制乒乓球,太阳和地球一会不动、一会自转,实验操作难度很大,实验现象不明显。经过我的改进,我制作的《昼夜交替现象演示仪》借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来模拟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昼夜交替现象,只要一个学生将其放在课桌上即可演示。实验操作简单,模拟现象更为科学、生动有趣。教具制作成本低廉,演示条件低,适合推广。这件教具也获得了合肥市自制教具评选一等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年的冬天,我觉得格外温暖,因为心中已不再浮躁,只有对教育的坚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