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立足新时代,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刻阐述,是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持续深化,为全面推动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更好发挥人才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对优秀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人才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支撑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凸显。在新发展阶段,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离不开更多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离不开更多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的科技工作者,离不开更多能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形成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的创新团队,也离不开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后备军。
高标准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必须系统谋划,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锚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发展方向,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强国战略支撑体系,同时积极引导各类人士爱国奋斗、锐意进取。
高水平打造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载体,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政策统筹,密切区域间“政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围绕“高精尖缺”培育高能级人才,整合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力量,完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研攻关,着力造就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支持多学科专业协同育人,全面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供给能力。贯彻落实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广校企“双导师制”和大师工作室建设,建立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推进“订单式”“定制化”培养。
高效能塑造人才管理、评价、激励的革新制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改革创新,瞄准人才吸引、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行业领域提出有开创性的改革思路和举措。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市场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构建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深化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建立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职称“随到随评”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善职称资格互认和海外人才职称评定机制。
高要求构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引才机制,汇聚更多创新资源。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和国际顶尖水平,把握全球人才流动机遇,积极吸纳拥有国际发明专利与掌握核心技术的国际一流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发挥长期在国内工作的外国人才“以才引才”作用,实施国际创新合作人才领军计划,高标准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和引才引智基地。
(作者:王明姬,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