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解读④
“在一次某大学的科普活动上,地质专业的学生居然向我提出‘玛雅文明的预言是不是真的,地球是不是要毁灭了?’的疑问,着实让人震惊不已。”9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翟明国在主题为“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格致论道讲坛上感慨,科普工作是科教兴国的“学前教育”,也是告别愚昧的一个重要手段,科普要做的是给公众讲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公众应对社会变化的判断能力。
翟明国
其实,科普工作也是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日前出台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应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表率。
格致论道论坛邀请多位院士、专家从各自不同的科研领域,讲述了做科普的心得感悟,以及对科普事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共同探讨了新时代科普工作中科技工作者该如何作为。
科普难做,但很受欢迎科普向公众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推动着我国科学素质水平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是年1.6%的6.6倍。15年成绩斐然,但科普工作并不好做,即便是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等科学知识的生产者也这么认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年研究生毕业到北京天文台工作,直到年才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第一次写了科普文章。“首次做科普明显就感觉到,科普工作并不好做。”汪景琇说,“但好在坚持下来了,并且越来越喜欢。”
汪景琇
回忆起自己的科普经历,汪院士滔滔不绝,但他印象里最有趣的一次科普活动是参与年3月9日的日全食科普直播节目。“三个小时的直播让我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关于日全食的科普,这次科普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之后经常有公众在大街上拦着我问关于日全食的科普知识。”
日全食图源:视觉中国
科普工作难,但确实受公众欢迎。
至于如何让自己的科普活动广受欢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总结出科普四抓手:
一是讲故事,需要在不同场合讲不同的科学故事,让公众了解和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二是要接地气,针对当前伪科学、谣言的流行,科研工作者需要针对这些做接地气的科普,选择好的平台做好的科普传播;
三要抓热点,跟随着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