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五”期间,学校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抓住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的重大机遇,形成了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系统科学”5大一流学科的布局。
2、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上海理工大学参评的21个一级学科全部榜上有名,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3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跻身全国B+学科行列,3个一级博士学科列为B类学科,系统科学排名进入前3。学校的国际学术水平影响力也不断攀升。工程学科自年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1%行列后,材料学、化学学科也分别于年、年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3、“十三五”期间,学校通过实施学位点共享共建管理机制,打破学院、学科壁垒,优化学位点布局,进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渗透,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营养与食品安全”就是学校通过学位点共享共建自设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经过6年建设,年成功获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加上“系统科学”,学校一级博士点增至8个。
4、为突破学位点发展限制,年起学校深入推进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需求导向、特色发展、质量优先”原则进一步优化学位点布局结构。上海理工大学对接国家及上海发展需求,瞄准一流大学建设增设相关学位点,如“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通过学位点自主调整,学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11个学院全覆盖,学位点布局更加合理。
5、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交叉创新,为学校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夯实了基础。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主战场,上海理工大学整合各优势力量,积极对接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产业需求,组建跨学科创新中心,年8月,在前期与医学院、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共建“医疗器械创新与转化平台”的基础上,上海理工大学申报了上海市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端医疗装备),并以此为契机筹备成立长三角医工交叉创新联盟,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科创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区域战略。
年,上海理工大学首次跻身中国大学综合实力百强榜,位列中国大学排行榜第91位;年,首次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年首次上榜QS亚洲大学排行榜,并列亚洲大学排行榜内地高校第9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