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忠诚担当书写
勇毅前行的山西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启示录
正在热播中
本片电视版播出安排
科教频道:6月10日20:05播出
经济资讯频道:6月11日19:15播出
公共频道:6月12日21:02播出
影视频道:6月13日21:50播出
少儿频道:6月14日21:00播出
广播版播出安排
综合广播6月9日22:00播出
经济广播6月11日22:00播出
农村广播6月13日22:00播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习近平
(三)精准统筹全面复工达产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疫情阻断的时间越长,经济社会重启和复苏的难度就越大。
疫情发生伊始,省委就准确研判,着力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对做细做实假期后、上班后、复工后、开学后“四后”防控工作作出详细部署,统筹谋划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调绝不能降低转型发展的标准和质量,要千方百计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口罩是疫情防控期间最基础、最紧缺的战略物资之一。疫情发生前,全省没有一家在产的口罩生产企业,口罩生产几乎从零开始。两个月的时间,全省口罩生产企业增加到44户,日产量突破万只,不仅有力满足了救治防控需求,也为后续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疫情期间,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不断供至关重要。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时间启动稳产保供联动机制,确定家流通企业、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保供企业,每日调度分析11个市“菜篮子”产品产供销情况。全省各地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
阳高县龙泉镇富园村是大同市定点收购蔬菜的基地,收菜的大卡车、小货车跑进跑出。
大同市阳高县富园村党支部书记韩福忠
我们富园村多个大棚,这几天疫情期间,(每天)能出货10万斤,能保证六七万人蔬菜供应。我们还要加大马力生产。
全力保障食品供应的同时,电力、燃气、热力、水务、通信等部门克服重重困难,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把疫情对民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消除了群众恐慌心理,为疫情防控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千方百计达产能。关键要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产品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从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到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的“外贸十条”;从税费优惠的20项政策,到加强政府性担保机构扶持的7条举措;从干部入企“一对一”服务,到“一部手机三晋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政策始终跑在受困企业前面,一系列组合拳全方位推动产能释放,蓄积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
2月24日,名徐州矿工乘上了这趟开往山西朔州的复工专列。除了包车服务,朔州市还为返岗人员报销公交和自驾车费用,为企业发放每人元的新招工补助等。
矿工沈春明,徐州人。车上和妻子视频聊天。
妻子
注意安全,注意防护,到外边注意卫生,勤洗手!
沈春明
行,放心吧。
徐州矿工
只有国家好,大家才能好,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疫情防控期间,全省组织复工专车专列达车次,保障返岗职工“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
疫情给全球钢铁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太钢精密带钢公司危中寻机、逆势“出海”,以往论克、论斤卖的“手撕钢”,在今年一季度拿下了一单12吨的有史以来最大订单。
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廖席
我们一月到四月份,比去年同期,出口还增加了70%。
千方百计促就业。为农民工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为农村贫困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提供以工代赈、优先就业机会,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提供创业创新的免费场地,落实“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补贴……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稳存量、扩增量、畅供需,蕴藏在新行业新业态中的就业潜力也被充分挖掘。
陵川县后山村扶贫车间,主要生产足球、橄榄球等球类产品。疫情期间,接到一批来自欧洲的足球订单。
晋城市后山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俊玲
我们引进这个项目主要就是上手快、门槛低,解决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
陵川县贫困户程森林
还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我们来到这里已经住上了新房,还有工作干,每个月可以挣两三千块钱,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
中北大学科技园为毕业生创业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创业导师等优厚条件。已入驻园区的32家企业中,有15家是本校毕业生的创业公司。
千方百计稳农业。防疫春耕同推进,农机、农资、种子等供应充足,粮食生产、果蔬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落地……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助力脱贫攻坚、助推全面小康、引领乡村振兴。
为了让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县市区长们纷纷网上摆擂、直播带货,卖得最火的当属山西药茶。安泽的连翘茶、襄汾的金丝黄菊、浮山的黄芩茶,有的卖到断货,一次次补仓。
襄汾县县长白建成
金丝皇菊,加(单)。
千方百计促转型。在横跨太原、晋中两市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眼下处处都是抓项目、谋改革、促转型的火热场景。一季度,转型综改示范区重点推进的98个项目中,43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15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亿元。
山西省委提出,年年都是转型项目建设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坚定落实“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用一个个项目为全省转型发展添砖加瓦。在全省确定的项省级重点工程中,产业转型类项目占比达54%。截至3月底,省级重点工程开复工率达91.2%,完成投资.3亿元,完成率达13.4%,高出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
今年,全省围绕14个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三个一批”项目活动再次吹响抓项目、促转型的号角。
山西多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土地上,改革创新的动力竞相迸发。在大同,总投资亿元的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基地等数字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在长治,潞宝兴海3万吨短纤维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项目快速发展;在忻州,北纬三十八度半导体产业项目稳步推进……
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建
达产以后,我们的芯片全部用于制造手机的话,我们每年可以制造3亿多部手机的射频模组芯片。
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生产部工艺工程师范云
我们的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真的是快!
项目建设提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西“六最”营商环境的打造。从一网通办到一枚印章管审批、再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企业有难必解、营商环境有堵必疏。如今,在山西投资的企业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平均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
企业项目负责人周立平
工作人员可以给我们更细致、更详细的、更专业的讲解。
4月23日,山西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在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加快回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疫情催生的新经济新业态“云端”绽放……我省八项主要经济指标有6个好于全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位居全国第三,省委提出的“正增长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负增长指标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全年经济开局良好。
企业“动”起来了,经济“转”起来了,城市乡村“活”起来了。
千方百计扩消费。全省各地加快制定餐饮、文旅等服务业疫情防控工作导则,有序推动复商复市,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等措施,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暖。
景区、景点,有序开放;大商场、小超市,客流回升;理发店、早餐点,开门迎客;上下班高峰,又回来了……生机勃勃的田野,热火朝天的工地,熙熙攘攘的街市,穿梭不息的车流,沸腾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更多精彩后续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