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包力通讯员石义琦
为了更好地推进南山区创新教育的发展,总结分享区域创新教育经验与做法,以及策划未来,11月13日上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联合蒲公英教育智库在前海港湾学校召开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南山论坛。本次南山分论坛主题是“教育创新南山科创生态”。南山区在创新教育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提前布局,提出了南山科技创新教育“六个一百”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树立南山引领辐射的创新教育标杆,打造深圳先行示范的创新教育标准。
当日上午,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首先做了题为“科技提升教育智慧——谈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主旨演讲。刘根平首先回顾了南山区教育的发展历程,年以前为农村教育,年以前为城市教育,年左右发展到现代化教育,年左右进入世界一流教育。在全力打造教育的“南山质量”理念下,“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的南山教育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刘根平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用科技赋能教育。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科技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全新时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刘根平认为目前已经进入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因此,南山区推出《南山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攻坚计划包括教育观念革新,打造高素质教育队伍,资源优化配置和校园建设,职业、民办、幼儿教育优质协同发展,深化推进科研课改,品牌学校打造与推广,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中特色化发展,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教育国际化推进等十个项目。课程模式提出质疑探究、独立学习、合作分享、教师引领。
南山区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实施的“少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使创新教育覆盖全区,“少年创新院”已有49所学校分院,全国“小院士”总数名,占全市一半以上。南山区还在全国率先开发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截至目前,全区多所学校已与商汤科技、柴火创客、造物世界、深圳大学等开展项目合作,让专家团队指导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小创客。
刘根平最后提出几点思考,一是理性亲近科技,拥抱人工智能;二是加强数据管理能力与数据建模能力的建设;三是寻找“高科技”和“高情感”的平衡;四是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会上,深圳市深中南山创新学校执行校长韩晓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验学校校长宋如郊、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校长罗朝宣分别做了题为《保证“可创”,落实“课创”,实现“科创”——学习中心里的科创教育实践》、《“科学+”理念下的教育创新实践》、《构建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科技教育生态》主旨演讲。
韩晓宏分享了创新学校未来学习中心的开放性特征:开放课堂,开放器材,开放“机甲大战”赛场,开放图书馆,开放实验基地和体验中心等。创设浸润式科创情境,创新学习模式,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搭建创新平台,保证“可创”落实“课创”走向“科创”,从形式的开放走向思想的开放。
宋如郊解读了“科学+”理念内涵和办学定位,分享了“科学+”系列校本课程:博士课堂,中科论坛,中科研学,中科五分秀等。重视隐性课程,将课程延伸至“中科少年艺术家”,革新教师培养方式,成立科教融合,科学传播,共促共荣的“科学+”教育联盟,打造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共同体模式。
罗朝宣阐述了港湾学校科技教育生态重构的探索历程,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变革学习方式、评价体系和学习空间,创新学习新社群,让一切成为学习资源。主张创客教育嵌入学科,打造创新科技教育空间,面向未来AI时代,培养具有创新、合作、工匠态度、知行合一的未来人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吕建成高度评价了嘉宾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四位教育专家的报告深刻诠释了科技赋能教育,南山区抢占创新教育改革先机,用科技人工智能的手段,激发孩子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同时重视三观教育和逆商的培养,构建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校环境。先进院会努力把人力资源和科研的条件资源和基础教育结合,创造更好更健康的南山教育生态。
据悉,本届年会11月9日在重庆开幕,以“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为主题,将持续一个月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集约化策划21场主题峰会、16场区域论坛。近位海内外教育名家、近所学校创新案例,共同开启一场几乎关联所有K12教育生态重建支撑点和角色方的新学习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