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张冰清通讯员孙美燕魏安东
刚毕业的医学生和合格的医生之间有多远的距离?对浙江大学医院的规培生们来说,这个距离可能是一份几十万字的规培笔记。
页、近20万字,“规培笔记”初步成形。浙大妇院规培生二支部林嘉斌等党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还包括带教老师的经验、最新的临床指南和文献查阅,他们希望这份笔记能够成为浙大妇院规培医生的教科书。
林嘉斌手绘的图:自己用竹篓背着没有活力的精子,沿着崎岖的输卵管拾级而上,找寻卵子受精。
耗时两年,新手医生完成近20完字规培笔记
年规培生二支部成立之初,支部书记、科教科副科长秦佳乐和支委杨诗舟、吴璐瑶召开了第一次支委会,讨论支部的定位和品牌,党员应该做写什么具体的实事来服务和引领规培生群体?
她们了解到,规培生在医学生转型医生的过程中,都会感受到教科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之间的鸿沟,于是一致达成发动党员编制和分享“规培笔记”的初概念,切切实实地帮助和指导规培生获得更全面更扎实的可实践性理论体系,引领青年医生成长。
恰在当时,规培生二支部预备党员林嘉斌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迈入了为期三年的规培生涯,也深医院,从教科书到临床,学校学到的知识完全不够用。
以发展快速的生殖医学为例,即便是在最新版的《妇产科学》教科书里,生殖医学的章节仅仅为5页,只简单讲述了最基本的原则。而临床上,生殖医学已经从“第一代试管婴儿”发展到“第三代试管婴儿”,患者不孕的因素纷繁复杂,根本无法从书上找到现成的临床操作方法。
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为规培生量身定做的一本教材,将教科书和临床具体案例结合起来,这跟支部“规培笔记”的计划不谋而合。
时隔二年,林嘉斌轮转了多个临床科室,完成了临床基础、妇科、计生生殖、产科、手术操作五大板块的内容,一共近20万字。以生殖医学举例,从5页教科书拓展到36页规培笔记,近3.5万字。
每个病人都是一本教科书
这些文字具体陈述临床经典案例,从病因、处理原则到具体方法。比如一位40多岁经历了反复流产、反复胚胎移植失败的疑难患者,接受过几乎所有的辅助生殖技术,最终直至取卵都成为困难,在规培笔记中,他总结对比了各种方案,分析了失败反复失败的可能原因。林嘉斌说,“每个病人都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值得我们反复琢磨和学习。”
林嘉斌
在林嘉斌已完成的初步框架设计下,规培生二支部其他党员一起协同打造这份笔记。这些党员在博士和硕士期间从事不同的研究方向,各尽所长,承担了不同板块的内容撰写。
秦佳乐告诉钱报记者,这份笔记是一份贴切规培医生需求的重要学习资料,融入了众多规培医生党员的心血。其实规培医生的工作和学习强度非常大,需要在2-3年的时间里完成包括内外妇儿所有临床基本实践的学习,但他们依然乐意放弃自己业余休息时间,查阅资料、潜心编写“规培笔记”。在共产党员的大熔炉中,他们乐于奉献,实际行动树立“医路领航”的支部品牌形象,践行新时代共产党员服务群众的理念。
秦佳乐说,这份规培笔记会代代相传,不断添加新素材,并辐射到浙江大学医院的每一位规培医生,供他们学习和参考。支部还计划把规培笔记制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