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都中,为什么只有洛阳发展最慢,我觉得主要有三点因素
1.转型未果
进入新中国,洛阳在五十年代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时期,中共中央制定的“一五”计划主要内容为:以苏联援建的个项目为中心,以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在这“项工程”中,有6个项目(一拖、矿山机械厂、轴承厂、热电厂、有色金属、高速柴油机厂)落户洛阳,使洛阳同兰州、西安、太原、武汉、湘潭、株洲等城市一起成为新中国中西部地区机械制造业的核心基地。
6项重点工业项目的落户,使洛阳市涧西和西工区一带的工业预留地成为工业企业的热土。~年,洛阳耐火厂、洛阳玻璃厂、洛阳水泥厂、洛阳棉纺织厂4家大型国营工厂落户洛阳。
与此同时,为配合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截至年8月,还从上海、广州等地迁入17家工厂(洛阳单晶硅厂、洛阳机车工厂、洛阳制冷机械厂等),形成了以国家重点项目为中心,大、中、小企业相配套的工业体系。还迁来了商店88家,这些商店组成的上海市场、广州市场等商业市场对洛阳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洛阳从那时起,便坐稳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的称号,更在年成为全国最强三线城市,在中西部GDP仅次于武汉,一时风光无两。可惜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时代远去,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洛阳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命运相仿,转型一直未成功,尤其是-年间,这十年被称作失落的十年。
在年洛阳GDP是襄阳和宜昌的两倍左右,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从年开始,南阳、襄阳、宜昌均可与洛阳平起平坐,岳阳、衡阳、常德、芜湖与洛阳的差距日渐缩小,昔日霸气的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的称号早已不在,足可见洛阳的失落。
虽从起河南自贸区片区落户洛阳,与加快洛阳河南经济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等政策红利加持下,洛阳重新焕发,一再经济提速,但是十年的失落的影响还是太过深远,不可能短时间就把这差距弥补上。
2.交通不便
洛阳为闻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天下之中。可惜易守难攻之地势,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却成为阻碍洛阳发展的弊端。
北方水系河流量早已不复当年,运河不通,洛阳与开封一道早就失去了水运带来的便利,成为没落的古都。环山的地势与狭长伊洛平原更是决定了洛阳只有东西两向发展的途径。
而在洛阳东边,坐落豫中平原四通八达的郑州,依靠铁路与公路,应运而起成为新一代的中原一哥,阻挡了洛阳东向的脚部。而西向,多山区少平原,导致了在市场经济时代,洛阳在战略发展上面曾一度迷失了方向。
3.优势难明
首先政策优势,洛阳不明显。北京为首都,直辖市,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北方经济中心、科教中心、创新中心、国家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经济中心城市。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科教中心、文化中心、西北区域经济中心、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关中城市群经济中心城市。
南京,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科教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江苏省经济中心、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副中心城市。在看洛阳,河南省经济副中心地级市,中原城市群经济副中心城市,没了。
其次资源优势,洛阳不明显。洛阳地处中部,并位于河南省,资源优先分配给郑州,洛阳难以取得,比不上西北五省的老大西安,也比不过位于东部沿海优先发展的南京,更不要说能调配全国资源的北京了。
谢谢你颜值这么高还来看小编的文章,如果觉得本文有帮助的话,请劳烦为小编点赞及转发,以示鼓励,如果觉得意见不足,欢迎大家发表评论,小编将继续写出优质文章回报大家。如果还想继续看小编后期的文章,可以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