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影,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陕西日记

用电影记录时代变迁,用匠心探寻艺术理想,用创新造就电影品牌。改革开放40年,作为新中国六大电影基地之一,西影始终与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连,见证着我国电影发展史的光影变迁,书写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辉煌篇章,成为中国电影的一张文化名片。

年,修整后西安电影制片厂主楼。

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主楼。

以经典致敬时代

今年10月12日,电影《红高粱》在全国院线复映。此次复映,距离《红高粱》首次搬上大银幕,已经过去30年。导演张艺谋,摄影顾长卫,音乐赵季平,编剧莫言,主演巩俐、姜文。今天看来,出现在当年《红高粱》首映海报上的这些名字,可谓星光闪耀。年,这部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映。此后,它便成为横扫四大国际电影节奖项的撼世之作,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一段至今未被超越的传奇。   《红高粱》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西影第一次创作高峰的代表作。它的成功,集中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给电影事业带来的发展红利。

年,中国的电影制片厂改革相继启动。

年,吴天明担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年,西影成为厂长负责制试点单位。   “吴导开了具有震撼性的一次全厂大会,当场免除大部分部门负责人职务,宣布新的临时负责人名单。”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老员工回忆说,“这个举动是要打破当时论资排辈、管理僵化的状况,培养有创新活力的管理机制。”   有人打电话到吴家辱骂,有人到处去告状,但是吴天明没有退缩。他把“电话”的事情拿到全厂职工大会上说,还表态:我干的每件事都是堂堂正正的。   吴天明力推的改革,打破了制度藩篱,形成了包容、开放、进取的创作环境。国家一级编剧芦苇,也是改革的受益者之一。他说:“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氛围。”

改革之后,西影和其他制片厂的人才交流更紧密了。因为这样的变化,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等年轻人才能够来到西影。这让西影成为中国电影第四代、第五代、新生代导演起步和创作生产的基地。

这一阶段,西影的艺术创作导向不断向反映人民生活转变。在年到年的十年间,西影拍摄了95部故事片,《黑炮事件》《野山》《黄河谣》《人生》《老井》等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新水准的影片相继面世。年,“新中国银幕第一吻”的《生活的颤音》首开新时期国产电影故事片纪实风格的先河;年,《没有航标的河流》获得夏威夷第四届国际电影节东西方中心电影奖,为西影第一次赢得国际荣誉;《双旗镇刀客》引领武侠片制作潮流;在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奖大会上,西影一举夺得25个奖项中的15枚“金牌”。

年前后,上海电影制片厂时任厂长吴贻弓组织了8万人的民意调查,问及中国最好的电影厂是哪个,7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西影。辉煌时期,西影输出影片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5%。有人形容,中国电影是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走向了世界。

从南方吹来的风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电视、录像带以及盗版的冲击,电影市场不断萎缩。年8月,当时的国家广电部出台规定,自年起,中影公司每年引进“十部进口大片”。   在国内电影市场遭遇多重冲击之时,众多国有电影制片厂到了“拍一部赔一部的地步”。   西影同样非常艰难,人才大量流失、经营难以为继……但西影人仍然在电影事业上坚持探索,力求找到一条能够准确对接市场,生产出更多观众喜爱的好电影的道路。

年,一位当红演员和导演,带着一部电影提纲从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北上内地,最终选择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这位演员就是周星驰,导演是刘镇伟,这部合拍的电影正是如今已成经典的《大话西游》。

当时负责电影生产的张丕民和负责宣发工作的童刚还记得,在看过《大话西游》剧本提纲之后,双方一拍即合。“当时就想,咱们西影不能只拍《人生》《红高粱》这样的西部片,要做更多样的电影,所以尝试引进《大话西游》。”童刚说。

但《大话西游》的拍摄过程一直伴随着艺术理念的冲突。当时有很多西影的电影创作者,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大话西游》的艺术风格,甚至有人直言其剧本“不忍卒读”。

这种冲突,国家一级摄影师、导演马德林在与香港导演张彻合作拍摄《西安杀戮》时也曾遭遇过。“当时,香港电影的理念很超前。我们就用专业的态度达到和他们平等对话的目的。”

年夏季,《大话西游》开拍。刚一开机,西影就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专业实力。三线作战,A组由刘镇伟挂帅拍文戏,B组由程小东负责拍武打场面,C组在拍内景时组成。整部电影的拍摄用时仅有多天。但是,《大话西游》在年上映后,并没有收获良好的市场反响,也没有为西影赢得发展的转机。

年,张丕民任厂长后采取了更多改革步骤。西影开始了更加广泛的市场化探索,合拍片成为一种主要模式。《江湖奇兵》《五魁》《炮打双灯》《决战天门》《神剑》等一大批合拍片的推出,让当时的西安成为商业电影蓬勃发展之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西影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向前。年6月,经陕西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西安电影制片厂出资组建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年5月,经国家广电总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新时代的再出发

今年10月19日,阳光穿过树叶,洒落在西影的院内。树影婆娑,秋风轻抚,仿佛是在低低地讲述西影过去的传奇。而在西影的广场上,1、2、3号摄影棚里忙碌的人们正在书写新的故事。

“从年建厂开始,这3座摄影棚就一直在使用。《西安事变》《第十个弹孔》《川岛芳子》等著名影片都是从这里诞生的。”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涛说,“现在,献礼建国70周年的纪录电影《扶眉战役》即将开机。《再见汪先森》《爱在时间之外》和电视剧《战争零距离》正在拍摄。”“西影的围墙已经拆掉。这里未来将是一个开放的电影艺术体验创作中心——电影圈子。”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说。

年10月,西影投资10.3亿元启动了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由西影中心、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西影TIME、光影剧场、4号影棚、西影生活美学馆、电影主题酒店等功能建筑空间,星光大道、天明广场、蒙太奇庭院、广场、南草坪广场等公共空间共同构成。据介绍,这一电影产业集聚区将有效吸收、聚集西部乃至全国的影视资源,壮大西影的产业规模,重构西部电影生态。王勇说:“迄今为止,西影共出品故事片部,科教片、纪录片、专题片部,生产电视剧部集,获得70余项国际大奖和余项国内奖项。我们珍视西影人的情感记忆,坚守老厂区这块有着传奇历史的电影热土。我们也在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建设开放共享、共生共荣的现代电影产业园,重构西影生态圈。”   目前,西影集团正在按照“百年电影企业、百亿电影集团”的目标,加快推动“电影、传媒、文旅、资本”四大板块协同发展,已经全面建立起了面向市场、高效运转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电影创作生产体系和电影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   在新时代,再出发的西影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陕西日报记者陈卓珂

编辑by高扬/席晨/刘芊羽

文章来源by陕西日报

图片by网络

记录陕西感谢有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