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失这所顶尖大学,是河南至今的痛

年,中苏边境冲突,中央决定将中国科技大学等十三所北京高校外迁。时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写亲笔信,希望中科大迁往河南。河南地方官员以没有能力接纳为由婉拒。权威的说法是,当时的决策者怕学校师生挤占副食口粮。

今天看来,那是一帮多么鼠目寸光的人啊!

这一晃,40年过去了。

看看中科大今天的成就

自年,中科大建校以来,中科大平均每千名本科毕业生中就诞生1名两院院士,比例居全国高校之首,目前已有73位本科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

中科大前三届学生中,当选为“两院”院士者有29人,在全国高校同期毕业生中名列第一。

年代,中科大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清华北大还高。

在青年人才方面,有位校友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位中国科大毕业生(含本科毕业生)入选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人才数量均居全国高校前三。

此外,还有一大批毕业生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涌现出了32名科技将军。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正式发布了年亚洲大学排名,中科大排名第10,在内地高校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清华北大。

中科大成就了安徽合肥

当年,河南拒绝中科大时,安徽则在踊跃争取。

时任安徽领导人李德生(河南人)迅速行动,为尽快安置中科大,专门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给中科大。

事实证明,李德生做了一件惠及千万安徽百姓的大善事。

更深远的影响是,借助中科大,合肥又争取到一大批科研院所入驻,打造出自己的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

年,中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设在合肥。国家实验室,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实验室,代表着国家战略的创新力量。截至目前,合肥拥有3个,仅次于北京,比上海还多。

年,合肥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年,合肥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年,合肥市正式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成绩不俗:显示面板、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不断崛起,而科大讯飞,正是中科大的校办企业。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是不是有种说不出的痛呢?

一亿人口的河南,没有一所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迎来发展机遇。

可是,支撑经济发展,要靠人才,而河南几乎没有一所全国叫得响的大学。

而在一些重要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省会郑州的高等教育,也成为制约短板。

河南,原有一些起点不错的大学,比如国立河南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这些都是老牌子,底子都很不错。郑州工学院,原隶属国家化学工业部,现合并至郑州大学;洛阳工学院,原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现名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现名郑州轻工业大学等等。

这些工科大学,起点并不低,但如今在全国的排名并不太靠前。

这和河南缺乏顶尖大学的带动,有一定的关系。

偌大一个河南省,竟然没有一所高校,领头雁的缺失,直接导致河南整体高等教育水平的低下!

如今,河南推出“双一流”加九大特色骨干大学为思路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河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与其活在痛苦的回忆里,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

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持续的努力,河南人民一定会拥有一批全国叫得响的一流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