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中

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分享新冠病毒毒株序列,为全球抗疫赢得宝贵时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防治形成数百项技术指南、诊疗规范;干细胞研究、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结构分析技术不断突破;脑起搏器、骨科机器人、组织工程皮肤等关键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设备打破国外垄断……

这5年,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自主创新药物和诊疗方案相继问世,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更培育、锻炼了高水平的医学人才队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保障与支撑。

第一时间甄别出病原体

“中国在创纪录短的时间内甄别出病原体,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协同攻关:1月8日,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原;1月9日,将病原学鉴定取得的初步进展分享给世界卫生组织;1月12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发布……为全球开展疫苗研发、药物研究、疫情控制等提供了重要基础。

这场接力赛的背后,以宏基因组为基础的病原体组合筛查技术体系、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检测技术平台、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得力武器。而这些技术体系和科研平台,正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建设成果。

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平台迅速确定了病原、开发了核酸检测试剂盒。建立世界首个动物模型,率先报道新冠肺炎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药物筛选平台率先筛选出一批潜在有效治疗药物,经药物临床评价平台进行临床试验后,部分已经进入使用。储备的应急疫苗研发技术推动我国多个疫苗进入临床,处于国际领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发挥了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迅速成功构建了4种体外感染模型和3种体内感染动物模型,搭建了防治新冠中药筛选及药效评价平台,承担了抗疫“三方”(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的新药研发工作。目前,“三方”均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

重大专项成果惠及百姓

“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领域两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针对行业重大需求和薄弱环节稳步实施,创新成果“井喷式”出现。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能力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示范区建设6个领域进行任务部署,协同攻关。“十三五”期间共立项项,投入中央财政经费共计33.73亿元。

“通过专项实施,不仅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保障,也使艾滋病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保持乙肝中低流行水平,结核病提前5年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健伟说。

中国创新药的“出海”实现了零的突破。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首个主要基于中国临床试验数据批准的新药。

“十三五”期间,新药专项已立项课题项,投入中央财政经费73.81亿元,累计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截至年年底,专项布局10个国家级综合性平台、8个企业平台、24个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平台、93个药物临床评价平台、23个资源性平台,初步形成了标准化、国际化的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

“专项初步建成了我国的药物创新体系,突破了抗体和蛋白药物制备、生物大分子药物给药、药物缓控释制剂等一批瓶颈性关键技术,临床前评价、疫苗研发、抗体表达等技术实现国际并跑。”中国科学院院士、该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介绍。

强化医教研产协同

“十三五”期间,我国部署了人工智能等前沿及共性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重大健康危险因素控制、医药卫生产品和健康服务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及创新体系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生物安全能力建设。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知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医疗卫生机构转化创新相结合的卫生健康协同创新体系。医教研产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正在形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临床医学研究薄弱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科技部等联合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20个疾病领域建成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千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并将其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序列,极大提升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水平和技术转化应用能力。

同时,我国已建成75家卫生健康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总量位居各学科领域首位;在上海交通大医院、中国医医院、医院等新建5家国家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亚洲最大药物化合物库;优化建设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等卫生健康领域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这些工作正在促进医学科研加快步伐。

截至年,卫生健康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项,其中特等奖1项。医学科技论文总量居全球第2位,医药类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

数说

01

临床医师培养步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代

数据:自年以来,全国每年招收培训住院医师10万余人,其中面向社会招收的住院医师比例逐年上升。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参训住院医师累计已达4.8万人。

02

提升西部地区年轻医师的起点水平

数据:年~年,累计支持西部地区培训住院医师7.2万人、助理全科医生0.9万人,订单定向医学生1.7万人,转岗培训全科医生2.7万人。

03

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显著增加

数据:自年以来,累计支持各地招收住院医师27.4万人(不含专硕),其中全科专业4.3万人、儿科1.7万人。截至年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36.5万人,提前实现年年底每万人口拥有2位~3位全科医生的阶段性目标。

04

通过继续教育持续提升医务人员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

数据:自年以来,以全科、儿科、精神科等17类紧缺人才培训为重点,支持各地开展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累计投入35亿元,培训58万余人。年~年,实施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9余万项,累计培训医务人员余万人次。

05

支持贫困县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数据:年~年,累计支持贫困地区招收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近1.2万人,占全国招收总数的27.3%;招收助理全科医生余人,占全国招收总数的31%;转岗培训全科医生近1.6万人,占全国转岗培训全科医生总数的23.6%;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4万余人,占全国招收总数的59%。

文:健康报记者王潇雨

来源:健康报

编辑:杨明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