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怀柔科学城将在2022年建成8个交叉

12月13日,北京市怀柔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年,怀柔科学城确保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等科学设施竣工;确保8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和11个科教基础设施土建全部竣工和设备安装调试。

据悉,怀柔科学城目前在建的29个科学设施项目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子午工程二期等9个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项目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科研设备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工作。到今年年底,还将有9个科教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土建工程完成施工。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坚持建设与运行并重确保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以及第一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高效运行;确保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等科学设施竣工;确保8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和11个科教基础设施土建全部竣工和设备安装调试。坚持科研与转化同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边建设、边运行、边科研、边产出。

怀柔科学城还将强化科技创新要素支撑。推动国科大本科生入驻,进一步赋能创新主体,培育更多的硬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力争机械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土建完工,推动医院整建制搬迁。积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目前,怀柔科学城科研人员数量已达人,到“十四五”期间末,科研人员数量将达到3万人。

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位于北京东北部,距离中心城区大约50公里,处于怀柔区、密云区的核心地带,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怀柔区域68.4平方公里,密云区域32.5平方公里。

怀柔科学城围绕物质、空间、地球系统、生命、智能等五大科学方向的成果孵化,着力培育科技服务业、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信息与精密仪器、太空与地球探测、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构建“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的创新链。

怀柔科学城战略定位是: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原始创新是怀柔科学城的显著特色和明显标志,主要围绕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和智能科学五大科学方向,重点推进“五个一批”,也就是:建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吸引一批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集聚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开展一批基础研究、前沿交叉、战略高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等科技创新活动;产出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提高我国在基础前沿和交叉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物质科学

到年力争在新型高温超导体等重大科学问题及核心技术上取得原创性突破。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

为我国在材料、能源、信息等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破解提供最先进的公共实验装置,极大提升我国在物质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综合实力。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等领域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为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装置最新资讯:12月20日,中科院高能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配套综合实验楼和用户服务楼项目(以下简称“光源配套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仪式在怀柔现场成功举行。

活动由中科院高能所光源配套楼项目基建及园区建设部副主任杨帆主持,项目常务副总经理梁键,基建及园区建设部主任周敏,基建部全体人员以及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各方的项目管理人员现场出席活动。

光源配套楼项目作为中科院和北京市共建的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项目之一,主要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运行及其用户人员建设专用的综合实验楼和用户服务楼。项目由高能所承担建设,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科学城核心区,与HEPS主体建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显微世界”主题方案。项目的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上由3层配套公共建筑(1#用户服务楼)和3层科研办公建筑(2#综合实验楼)组成,无地下建筑面积,于年4月24日正式动工,历经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光源配套楼项目主体结构的全面封顶,标志着工程建设开启了新阶段,为工程胜利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后续更好地保障HEPS项目的建设运行做好准备。

空间科学

有力支撑起国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太空计划,到年,力争在宇宙起源演化与物质工程等前沿科学问题取得重大科学突破,并显著提升我国空间天气灾害应对能力以及空间科学实验基础能力。

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

开展空间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大科学装置,围绕综合性、多尺度长期监测我国空间环境。

拥有先进载运和测量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和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研制测试保障平台。

大气环境领域

到年,构建完整的大气污染防治评估、预测、诊断及控制决策模型,在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大气环境模拟系统

以大气环境模拟仓为核心,建立反映大气环境系统的可控反应条件的实验体系,建设完整的大气环境与效应模拟系统。

地球科学

构建地球系统从地和到地球空间环境的不同尺度的物理、化学、生命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和技术研究体系。到年,力争在深地资源探测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和技术突破。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探究地球各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对地球系统整体和我国区域环境的影响,提高气候变化、大气严重污染等预测和预估水平。

信息与智能科学

大幅提升我国在信息材料技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能力。到年,力争量子信息和超级计算等高技术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从原始创新、人才聚集到产业汇聚全链条的创新生态系统。

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

以探索人类智能本职位目标,以人机融合的混合智能为重要手段,建设受脑研究启发的、面向通用智能的下一代研究基础设施。

生命科学

构建不同尺度的实时、高效、在线、快速及与虚拟现实相结合的科学和技术研究体系,贯通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研发管线,到年,力争在衰老和疾病的干预防止等关键科学和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怀柔科学城最新动态

12月27日,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皮肤,五大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怀柔。它们是由北京海创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医院、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中科院物理所分别牵头组建的先进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设计与服务、战略性有色金属绿色制造技术、远程急诊智能影像诊断、惯性与声学传感技术和先进固态电池五个研究中心。

五大工程研究中心涉及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和医药健康三大领域。

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进MEMS工艺设计与服务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搭建先进MEMS工艺研发体系、打造中试公共服务中心、引进吸收国际先进MEMS代工技术等,整合各方发展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惯性与声学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将针对传感器高精度、高可靠的共性技术难点,开展传感器抗冲击前沿技术、真空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内一流的惯性与声学传感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测试、验证及中试平台,打造高端传感器集聚地。

绿色低碳领域的战略性有色金属绿色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将通过开展低品位战略性有色金属绿色低碳短流程选冶、深度提纯、关键材料制备等技术攻关,建立战略性有色金属绿色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碳,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先进固态电池工程研究中心将针对目前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不高、倍率性能差、循环寿命较短、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难衔接等问题,开展先进固态电池的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建立技术研发端和产业应用端直接互接平台。

医药健康领域的远程急诊智能影像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将通过建立急诊医学影像数据平台,开发急诊创伤、脑卒中、急腹症和病毒性肺炎等疾病领域的急诊智能诊疗系统,推广急诊数字化、智能化的远程影像互联网诊疗模式等,建立急诊影像诊断智能化、数字化体系,为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系统提供精准快速的影像诊断支持。

五大工程研究中心有三个选址在怀柔科学城规划范围内,两个选址在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原福田一工厂)内,建设周期均为两年。

资讯解读

资讯商机订单

「仪器需求小助手」资讯板块,每日实时更新仪器设备行业重要资讯,包括相关行业政策、新项目落地、新实验室、新学校、新学院、新研究中心等。让用户实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潜在商机,助力用户提前切入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