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石头厝,可能你会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村落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其实,在南安市官桥镇的西隅,有一个九溪村落,各种风格的彩色鹅卵石古厝遍布各个角落,营造了一个古朴的梦。
航拍九溪村
“看似随意堆叠,却历经百年,坚实稳固,深山木材遍野,为何成就石屋奇观?”11月3日,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播出在九溪村拍摄的专题纪录片《绿野巨厝》,时长近半个小时,从鹅卵石的特性和鹅卵石古厝的结构等入手,全面展示九溪村特色的鹅卵石、鹅卵石古厝及特殊的地理人文,演绎为何“九溪村的建筑奇观在全国也实属罕见”,也让这一藏在深山绿林的鹅卵石古厝越来越火,成为新兴网红打卡地。
11月9日,记者进山探访九溪村。
静静的九溪,绕山沟横穿全村
经历数百年风霜洗礼,依然坚固如新
九溪村村如其名,给人的感觉仿佛要绕个九曲十八弯才能抵达,即便是从山脚到达村庄,在盘山公路上也需要近半小时的车程。
这个隐匿在大山深处的村落炊烟袅袅,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的光阴。这里如同世外桃源,远离城市的喧嚣,显得非常幽静: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斑驳的石头厝,熠熠生辉;小桥流水,好一幅江南田园风光。
村口的古厝
进入村中,各式各样的石头厝映入眼帘,令人赞叹。每一个初次来到九溪村的人,都会被眼前奇特的房屋建筑所吸引——这些色彩绚丽的鹅卵石厝,沿着坡度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厝埕、巷子、道路、鸡鸭牛圈乃至水井等,都由鹅卵石砌成。
“很有感觉!特别是两栋石头古厝之间的小巷,走着走着,恍如沉浸到了岁月的时光中,让人心情幽静。”“还有,红砖和石头相结合的古厝,有别于传统的闽南红砖古大厝和石头厝,别有一番味道。”……两位女游客向我们诉说着第一次来九溪村的感受。
慕名而来的游客
50岁的沈建塔是九溪村党总支副书记,是土生土长的九溪村人,也是我们此行的向导。热心的他,带着我们踏访了村里大小不一的数十座石头厝。这些石头厝外观谈不上精致,甚至略显粗糙,没什么讲究,大大小小沿山而建,错落有致。拾级而上,穿行在石庭、石厝、石巷中间,仿佛走进了一条时空长廊。
“这些石头有几十斤上百斤重,最大的鹅卵石有一吨多重。”沈建塔告诉我们,石头厝大多建于清代,现仍有人居住,他小时候也住在石头厝里,石头厝之间小道、岔道彼此相连,曲径通幽,“很适合捉迷藏,石头外墙缝隙也会有鸟儿筑巢,我们常能从鸟窝里抓到小麻雀……”
这些石头厝的鹅卵石,经历上百年的风霜洗礼,布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但依然坚固如新;呈现出铁锈色、灰色、褐色等,在阳光的折射和周围农田的衬托下,更显古朴而静谧,犹如一幅油画。《地理·中国》栏目的央视记者赞叹说:“中国民居少了九溪村的石头厝是不完整的。”
自带恬淡气质,构筑多彩田园秘境
这些石头厝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九溪先民智慧的结晶。九溪村村民的祖上姓沈,明末清初,从漳州诏安迁居到这群山环抱的山谷来,沿溪流繁衍生息。村子的西边和南边与厦门市翔安区大帽山农场相接,四面环山,山涧中许多溪流在此地汇集成大溪,逶迤而东,泻于龙潭,故称九溪。
静静的九溪,绕山沟横穿全境,溪底和溪岸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在时光的长河中,这些当地人称为“石狗蛋”的鹅卵石被溪水打磨得圆润光滑,呈现出淡黄、青、黑、橘红等绚丽色彩。
这些形态各异的“石狗蛋”还有“辈分”呢!沈建塔告诉我们,特别巨大的叫“大石虎”,大的叫“大石公”,小的叫“蛋石”。沿溪而居的九溪村民就地取材、巧妙利用,将这些鹅卵石砌成房子,将蚝壳烧制成白灰再拌上泥土压在缝隙中,构筑成一个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温馨家园,也形成了古石厝建造的艺术瑰宝。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洪流中,这些石头厝有的被翻建成高大楼房,还有的因主人到外面发展,独自静卧在村里。年代久远的石屋,有些已然坍塌。斑驳的石墙,将曲折的小径,围成迷离的石阵。绿藤攀附石缝,青草布满空地,肆意向四周伸展。
沈建塔告诉我们,下雨时是九溪村最恬静美好的时候,雨水顺着岁月的痕迹游走,造就了湿润的瓦面,雨后的狭长石巷别有一番韵味。漫步其中,石墙在雨水的冲刷下色彩更加鲜艳,分外斑斓凝重,颇有戴望舒笔下《雨巷》里的那份意境。
夕阳下的古厝,也别有韵味
遗憾的是,我们造访时是个大晴天,没能邂逅那份诗意。但当夕阳的余晖撒向村里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种磅礴大气的美:阳光下,石头房绽放了属于自己的光彩,红褐、灰白、藏青色泽浑然天成,历经岁月洗礼的石墙,虽一片斑驳,却有一种踏实的厚重感。那些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的彩色石头厝,给村庄注入了一种恬淡的气质,让山村的宁静和淳朴,构筑成一个五彩斑斓的田园秘境。